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警报 气象警报

未来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分析怎么写_未来一周天气展望

tamoadmin 2024-08-31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利用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2.如何报告天气3.用地理知识分析的天气变化原因4.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预测天气的技巧方法如下;(一)天气图预报法天气图预报方法是以天气图以及其他图表为工具,根据天气学原理合理推断未来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变化,预报未来某时段天气状况的方法。其工作程序包括气象观测、资料传递、填绘天气图、天气图分析及推断、制作出天气预报等。1.气象观测气象观测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

1.如何利用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

2.如何报告天气

3.用地理知识分析的天气变化原因

4.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未来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分析怎么写_未来一周天气展望

预测天气的技巧方法如下;

(一)天气图预报法

天气图预报方法是以天气图以及其他图表为工具,根据天气学原理合理推断未来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变化,预报未来某时段天气状况的方法。其工作程序包括气象观测、资料传递、填绘天气图、天气图分析及推断、制作出天气预报等。

1.气象观测

气象观测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大气遥感探测和气象卫星探测等,统称为大气探测。由各种手段组成的气象观测系统,能监测从地面到高空,从局地到全球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2.资料的传递和填绘天气图

我国各观测站把同一时间观测到的气象资料编成电码用电报传递到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中心把各地的气象资料按规定的格式填入空白地图上。这张填有各地同时间的气象记录,能反映一定区域天气情况的特制地图就是天气图。天气图主要分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此外还有一些图。

3.天气分析和预报

预报人员根据地面天气图上各站的气压值绘等压线,分析高、低气压系统的分布,并根据温度、露点温度和天气分布,确定锋的位置,这张地面天气图就综合表示某一时刻地面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和降水、大风、雷暴、冰雹等天气所在位置及其影响范围。同时在高空天气图上分析等高线和等温线并标注各类天气系统。等高线反映了高空槽脊等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影响范围。根据先后几张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的连续变化,判断它们的强度、位置、移动速度和方向等。

(二)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是实现天气预报客观化、定量化和自动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气象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值天气预报是在一定的初值和边界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述天气演变过程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大气动力学方程组是根据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组成。

数值预报业务是由资料收集、译码、客观分析、预报模式计算、统计检验、产品图形输出、资料存档到传真广播等一系列环节所构成的自动化工程系统。

1.资料收集和译码国家气象中心用高速巨型计算机进行实时气象资料的收集和传输,将近百条国际、国内线路收集的全部气象资料经初步加工后存储起来,用于进一步分析。一般从观测时间开始算起,在60min内可以收集到国内地面观测资料的90%以上,在240min中内可收集到北半球绝大部分高空资料。此外,对收集到的非常规资料,如卫星遥测的温、湿、压、晴空辐射率等均进行了处理。

2.客观分析客观分析是用数值计算方法,将分布不规则的观测资料分析整理成规则分布的、适用于数值预报模式计算机需要的网络点资料的过程。它和人工分析不同,一旦给定方案,分析结果就不因人而异,故称为客观分析。

3.预报模式随着数值预报模式不断更新换代、新型高速巨型计算机的投入使用,国家气象中心的数值预报业务有了高速发展。目前,短期环流形势预报用先进的模式,使预报时效由60h增加到72h,预报范围由欧亚地区扩展到北半球,并增加了高空物理量预报。

中期环流形势预报模式的更新,使预报范围由北半球扩展到全球,预报时效由5d提高到7d,且增加了降水量预报。1992年更新的有限区降水预报模式可预报中国及领近地区未来48h降水量和有关物理量。此外,新建立的暴雨预报模式可预报未来72h降水量和有关物理量,台风模式预报48h台风路径、海平面气压和850hPa的高度场、风场。

4.产品及其输出国家气象中心每月约有70多种数值预报产品用于气象传真广播。其中,40多种通过一级线路向全国各台站发送,其余的则通过二级线路向我国北方大部分台站传送,这些产品不仅为全国各地方台站提供了实时天气服务,而且也可供天气分析和研究使用。

全国各地方台站使用情况表明,北半球500hPa形势预报对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特别是对长波槽脊的移动、发展以及转折性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华北、东北及江淮地区的降水预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概率统计预报法

天气现象的发生,存在着必然性和随机性。概率统计方法是从天气现象具有随机性的一面出发,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去探索其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从而制作天气预报。换言之,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天气演变的统计规律以及预报因子和预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式,预报未来天气,这就是概率统计预报。

概率统计预报的数学模式很多,既有适应具有先进计算工具的中央、省气象台使用的统计预报方法,如线性(非线性)多元回归、平衡时间序列、判别分析、马尔可夫链、正交函数展开等;又有适于缺少先进计算工具的广大台站应用的简易统计预报方法,如列联表、多因子相关和简易回归等。

近几十年来,我国广大气象台站用概率统计预报方法,与数值预报、天气图预报方法相结合,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作为概率统计预报的基础即大气随机现象的物理机制还不清楚,加之我国气象资料序列较短,使单纯的概率统计预报多少带有一些盲目性。

目前广大气象台站推广应用的动力统计预报仍属于概率统计预报的范畴,例如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简称MOS方法)即为该法。随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开展和微机的普及使用,人们把较长时间积累的数值预报输出的资料(如形势场和各种物理量场)以及要素资料分别作为预报因子和对象,用统计方法建立其间的数学关系式。制作日常预报时,只需把当时的数值预报产品代入关系式,即可求得未来气象要素的预报值。

如何利用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

天气预报未来15天的查询不是很准确。

所有的天气预报都是差不多的,是有一定的准确性。

模式天气预报,就是设计好一套庞大的计算天气预报的程序,输入当前已知的天气现象,它就可以计算出未来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状况。

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可用于分析大气的运动变化,而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大型计算机对这些数学方程求解,就预报出某一地区未来的气压、温度、风向、风速以及降水量等……

任何一种预测模式都不能完全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能是近似,因此必然存在误差。而且误差会产生累加,预报时间越长,误差就会越大。

扩展资料: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何报告天气

A、主要天气系统及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1)高压中心:中心区域一般为晴朗天气,前部可能有冷锋配合,两个高压中间可能出现准静止锋,后部可能出现暖锋天气。

2)低压中心:附近易出现降水、多云天气,经常有一条冷锋和一条暖锋由低压中心伸展出来,因此常伴随着冷暖锋天气。地面低压往往处于高空槽线前部,在高空槽的促进下,产生降水天气,甚至是雷暴。

3)三小时变压线:反映气压场的改变情况,是分析天气系统移动、强度变化和确定锋面位置、分析锋面变化的重要依据。例如冷锋过后有正变压,暖锋过后有负变压。

4)天气现象:往往伴随着天气系统出现,随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而变化,随天气系统的移动而移动。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常见配置,例如高空槽前是地面低压,往往有降水;切变线和急流附近往往产生强降水;静止锋附近的降水、多云天气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辐射雾多出现在高压控制的夜晚或清晨;平流雾多出现在副高或者入海高压的西部或西南部等等。

5)风:风的移动可以带动天气系统的移动,风引起的温度平流还影响天气系统的强度变化,同时风还可以带来水汽的输送,风速适当可以为降水或雾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而较大风速时却可以吹散雾或者云,带来晴朗天气。

B、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的强度变化

因为天气系统的强弱影响天气现象的剧烈程度,因此我们要关注天气系统的强弱变化。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判断:

1)冷暖平流:冷平流使冷性系统增强、暖系统减弱,暖平流相反;

2)正负变压:高压中心有正变压则变强,有负变压则变弱,低压中心相反;

3)分析高空图的天气形势:高空影响地面,高空图中系统增强则对应的地面天气系统也增强,例如高空槽加深则地面低压与其锋面系统均会增强;

4)历史连续性规则:通过连续的天气图观察同一系统的强度变化,推测系统的变化;

C、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的移动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正负变压中心:高压中心向低压中心移动,或者说产生新的高压中心代替了原来的高压中心;2)高空图相应系统的移动;3)历史连续性原则。

D、关注灾害天气:例如台风、雷暴、冰雹、飑线等。

用地理知识分析的天气变化原因

你参考下。

天气预报即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它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形势预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值预报方法,即直接积分大气方程组或其简化方程组,按所得结果对未来的气压场、温度场和风场作出预报;另一类是天气图方法。后者有以下几种作法:

经验外推法

又称趋势法,是根据天气图上各种天气系统过去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趋势,推测它们未来的位置和强度。这种方法,在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无突然变化或无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效果较好;而当其发生突然变化或有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预报往往不符合实际。

相似形势法

又称模式法,是从大量历史的天气图中,找出一些相似的天气形势,归纳成一定的模式。如当前的天气形势与某种模式的前期情况相似,则可参照该模式的后期演变情况进行预报。由于相似总是相对的,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此,用此法也往往出现误差。

统计资料法

又称相关法,是用历史资料,对历史上不同季节出现的各种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进行统计,得出它们的平均移速,寻找预报指标(如气旋生成、台风转向的指标等),进行预报。对历史上未出现过的或移动很快及很慢的例子,则此法不能应用。

物理分析法

首先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变化的物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制作天气预报,此法通常效果比较好。但当对反映这些物理因素的运动方程所进行的简化和定不大符合实际时,就常常造成预报误差,甚至远远偏离实际情况。

上述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需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综合考虑,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天气预报的要素预报编辑本段回目录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要素预报有以下几种方法:

经验预报方法

在天气图形势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天气系统的未来位置和强度,对未来的天气分布作出预测。例如低压移来并得到加强时,可预报未来将有阴雨天气或较大的降水。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员的经验,又由于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并非一一对应,故预报效果不够稳定。

天气标识:雨转晴统计预报方法

分析天气的历史资料,寻求大气状态的变化同前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用回归方程和概率原理,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将近期气象要素代入方程,即得所需的预报值。这种方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因子的正确选择。

动力-统计预报方法

将数值预报方法算出的未来气象参数作为预报因子,用回归方程求得一组预报公式,作出要素预报。随着数值模式的改进,此法的准确率可能稳定提高。

天气预报种类编辑本段回目录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

短时预报:根据雷达、卫星探测资料,对局地强风暴系统进行实况监测,预报它们在未来1-6小时的动向。

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天气情况。

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主要包括受何种天气过程影响,能否出现灾害性天气,以及主要的天气变化趋势。

长期预报:常指1个月到1年的预报。主要应用统计方法,根据各月气象要素平均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进行预报。用数值预报方法制作长期预报的方法正在试验之中,已有了一定的进展。预报时效1-5年的称为超长期预报,5年、10年以上的则称为气候展望。

按预报范围的大小,可将天气预报分为:

1、大范围预报。一般指全球预报、半球预报、大洲或国家范围的预报。主要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中心制作。

2、中范围预报。常指省(区)、州和地区范围的预报,由省、市或州气象台和地区气象台制作。

3、小范围预报。如一个县范围的预报、城市预报、水库范围的预报和机场、港口的预报等,这些预报由当地气象台站制作。

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近几年来,极端气候会明显增多。干旱将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气温升高2℃将可能使农业减产30%)。在欧洲南部,降雨量将明显减少。据专家估计,那时全球60%的居民将生活在水紧缺地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近年来的极端降水趋多、趋强,暴雨洪涝频率增加;北方干旱连年发生,90年代以后,不少地区遭遇5- 6年连续干旱;夏季高温热浪天气明显增多。最热的2006年,也是全国气象灾害频发的一年,热带气旋、干旱、沙尘、酸雨等灾害多而严重。

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据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世界上1/4的陆地动植物,即100多万个物种在未来50年内灭绝,对人类会带来灾难性影响。即40%的生物种类将消失,而法国本土将会有20%的物种消失。北极熊和北极的其它动物将会像珊瑚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引起水中氧气减少,因而将威胁到鱼的生存。有些物种即使不一定灭绝,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有些南方植物将不得不迁往北方,而有些候鸟将不再迁徙。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西北地区各山系的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已减少7000多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位近百年已下降10多米;沿海地区将遭遇海平面上升和更多的洪水、风暴潮袭击,尤其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等经济区的影响最严重,届时许多小岛将不复存在。

调查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巳成为日本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在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美国,人们也在反思自己对气候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不愿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专家们指出,如今气候变化已不只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长远的、巨大的,其中更多的还是负面的

如何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首先要明白,天气系统是指伴随一定天气的大气运动形式,并非仅限于教材所列的几种常见形式。学生常囿于教材的学习,认为天气系统仅指锋、气旋和反气旋,遇到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就拿这几种天气系统去生搬硬套,一旦不相吻合就束手无策。其次,天气系统是动态变化的,有生成和消亡的过程,静止的天气系统是不存在的。学生常常对天气系统的移动而导致的种种天气现象的辨析感到困惑,特别是遇到陌生的情景状态更是无从下手。其实新课标所谓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指多方面的,并非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或根据教材案例会迁移应用就具备地理素养了,地理素养是指应具备一种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用陌生的信息来论证探究解决新问题。如下题:

例1.?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9℃

12℃

15℃

18℃

0℃

3℃

海拔/m

6℃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0

80

120

160

距离/km

西

湖泊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答该题的最大误区是试图希望根据图示8时气温剖面推断出是何种天气系统,锋?气旋?反气旋?热力环流?似是而非,搞得自己满头雾水,因判断不出是何种天气系统而无从下手,这正是思维僵化的表现。其实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虽需调用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忠实于具体问题所设置的情景,提取情境中蕴含的相关信息,舍己从人,而不要先入为主的套用固定知识。题中提供的信息完全可满足于解答各题,本题并不需要去判定是何种天气系统,也和教材所讲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不相符合。

第1题,题干给出空气的密度与气温、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从图示8时气温状况剖面可知甲地近地面与高空温差最大,则甲地上下层空气密度差异最大,大气垂直状况最不稳定,垂直对流最旺盛。乙、丙两地相比,乙地近地面等温线向上弯,则温度比丙地高,因空气密度与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使湖泊附近的乙地因水汽多而近地面空气密度更低,乙、丙两地高空温度差别不大,故乙地上下层空气密度差异比丙地大,空气垂直对流比丙地强,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D项正确。

第2题,据题干“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由8时至12时(正午),该天气系统将向东移动大约80千米左右,“高空气流”正午前后正好移至乙地(湖泊以东),且图示乙地湖泊面积较大,在湖泊附近水汽多,导致乙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小。从8时气温状况剖面可知该高空气流等温线密集,为冷、密度大的空气,移至乙地时会导致乙地气团上下层密度差异增大,而气团上下层密度差异越大越易导致对流,故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B项正确。就A项而言,因原位于甲地以西的高空气流(等温线密集——冷、密度大)正午前后已全部覆盖于甲地上空,此时甲地上下温差虽不如乙地大,但也应有明显对流运动,天气发生变化,或许有云雾阴天甚至降雨类,故气温上升一定比丙地慢(丙地正午前后尚未被高空冷气流覆盖);C、D证据不足,有的学生主观推测低空气流该如何移动、正午前后状况如何,都是没有必要的,题干未说明低空气流的运动趋势,即可认为低空大气状态并未改变。则甲、丙地风向不确定,即使该题用气旋系统来套用,正午前后作为北半球气旋东部的丙地应该是偏南风,而甲地位于气旋西部,应是偏北风,故只有B项说法最符合。

例2.?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CB

b

天津

1060

a

1062.5

武汉

c

北京

1060

d

1072.5

杭州

图6(单位:百帕)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c

b

d

A.

b

c

d

a

B.

d

a

c

b

D.

c

b

d

a

C.

2.据图6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该题提供四幅中国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反映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寒潮多发生于深秋初冬或初春季节,由“寒潮”知为冷锋天气,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推移,则冷锋位置也是自北向南移动,得出第1题答案为C项。结合冷锋天气锋前锋后的表现状况,可知a图武汉、b图天津均位于锋线之后且紧靠锋线,皆有大风降温降水天气;北京、杭州位于冷锋之前,天气晴朗,况且冷锋降水历时短,雷雨多发生于中国北部区域夏季午后,故C、D项皆错,正确答案为B项。

例3.?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图7

A. 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

与上题不同,该题给出四幅天气系统图,考查锋面雨带推移的时间、蒙古高压强盛的季节、台风出现的季节等。图①中,准静止锋出现在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为春季。图②中,海洋高压较为强盛,统治范围扩大,杭州为其笼罩,出现伏旱天气,为夏季。图③中陆地冷高压强盛,杭州此时低温少雨,为冬季。图④中,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多为秋季。正确答案为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