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宜宾天气60天_宜宾未来90天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06-20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节能环保的资料2.四川有冰雹3.冬季四川旅游指南冬季四川旅游4.八上地理复习提纲5.长江流域发大水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向大海?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又称信封盆地、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娄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面积约

1.关于节能环保的资料

2.四川有冰雹

3.冬季四川旅游指南冬季四川旅游

4.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5.长江流域发大水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向大海?

宜宾天气60天_宜宾未来90天天气预报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

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又称信封盆地、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娄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中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00米~750米,面积约为16万平方千米,因此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底部两大部分。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带。

四川盆地主要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川中丘陵和川西成都平原三部分;盆地主要城市有四川省的成都、绵阳、泸州、南充、自贡、德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巴中、眉山、资阳,贵州省的遵义、毕节,云南省的昭通等,重庆市。盆地气候一般认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盆地大部分区域类似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川盆地西部地势低平,土质肥沃,其间的成都平原更是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是长江流域有名的鱼米之乡,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盆地东部为低山丘陵。盆地中部为方山丘陵,占总面积的62%,主要由紫红色砂岩、页岩组成。盆地内还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磷灰石、硫磺等矿产。

地貌特征

四川盆地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多万平方公里。边缘山地多中山和低山。景观各要素过渡性明显,如动植物组成上分别渗透了华中区、西南区、青藏高原区和华北区的成分。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分带。边缘山地是四川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基地。农业上水土流失严重。盆地底部多丘陵、低山和平原。地表组成物质新而单一,多砂泥岩与第四纪沉积物。气候上属中亚热带,热量远比边缘山地为高,但降水量不及边缘山地。植被为人工的次生林木所代替,覆被率低,耕地连片,夏伏旱和洪涝是这一地区最大灾害。

盆地内部地形地貌显示出明显的三分特点,即盆西平原地貌、盆中丘陵地貌和盆东山地地貌,三者以华蓥山和龙泉山为界。

形态特征

盆地形态

(1)在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的盆西平原,系断裂下陷由河流冲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为我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于平原之中, 故称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海拔460米~75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平坦,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30米~50米,它由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条河流冲积联缀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称。

(2)在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的盆中丘陵,地势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差50米~150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岩层近于水平,在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台阶状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丘陵地表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页岩极易风化为紫色土,富含磷钾,自然肥力较高,宜种性广,是四川全省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

(3)华蓥山以东为盆东平行岭谷区,由多条近东北西南走向的条状背斜山地与向斜宽谷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米-1000米,其中,华蓥山高1705米,为盆地底部最高峰。山地顶部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后,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的特色。山岭间的谷地宽而缓,海拔300米~500米,其间丘陵、平坝交错分布,是平行岭谷区工农业生产主要地区。

边缘山地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属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地貌显著特征是,海拔高,过渡性明显,均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围绕。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近东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间,山势雄伟,山坡陡峭,沟谷深切,相对高差可达500米~1000米;南缘大娄山属气势磅礴的云贵高原之一部分;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属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i峨眉山顶峰高3099米,与附近的平原相对高差达2660米,山势巍峨秀丽,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地形特征

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轮廓基本形成,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成为盆地沉陷带,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 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四川盆地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万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

盆底可分为三部分:

①华蓥山以东为大致平行的川东岭谷,由东北—西南走向的许多条状山体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与平坝,海拔200~500米,是川东农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②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方山丘陵。区内由于紫红色砂页岩倾角平缓,受切割后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对高度几十米。当地劳动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层深厚的特点,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顶。

③龙泉山以西为平原。称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海拔约600米。

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古生代时相对隆起,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印支运动转换为大型拗陷,晚燕山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后发生褶皱隆起。盆地的格局主要受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向两条构造线控制,构成了典型的菱形盆地,四川广元、四川雅安、四川叙永为菱形的四顶点,东西两边稍长,为380~430公里,南北两边略短,为310~330公里。以上菱形四顶点的连线与盆地内650~750米的等高线大体相当,盆地底部与边缘山地也以此为分界。四川盆地在距今1.4亿年以前,还是内陆湖盆。至距今6.6千万年时,盆地边缘山地迅速隆升,长江中上游水系开始沟通。盆地内湖水东泻奠定了现今之地貌形态。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山势陡峻,发源盆地边缘山地的河流大多为“V”型谷,岭谷高差都逾500~1 000米, 地表崎岖,故历史上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山脊海拔大多在2000~3000米,西北部与西部可超过3000~4000米,如龙门山4984米,峨眉山3099米,小相岭4 791米。地表广泛出露古生代及其以前的石灰岩,其次为板岩、片岩、结晶灰岩、石英岩、砂泥岩和砾岩,局部有花岗岩和玄武岩。石灰岩分布区可见石林、溶洞、暗河、槽谷等喀斯特地貌,盆地南缘兴文县素有“石林洞乡”之称(见兴文石林)。巫山十二峰和金佛山等名山主要也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由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组成的峨眉山及由砂泥岩、砾岩组成的青城山,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为中国著名游览胜地。盆地底部海拔多数在250~700米,地势东南倾,盆地内各河流均由边缘山地汇聚盆地底部的长江干流,形成向心状水系。地表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所覆盖,故称“红层盆地”,是中国中生代陆相红层分布最集中地区。四川盆地为丘陵性盆地,底部以丘陵为主,次为低山和平原。

海盆时期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湖盆时期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东起长寿、垫江,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中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陆盆时期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灭绝了。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从而,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 第四纪是冰川广布的时代,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携带,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四川盆地地貌丰富,平原7%,丘陵52%,低山41%。

气候类型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冷月均温5~8℃,较同纬度的上海、湖北及纬度偏南的贵州高2~4℃。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同纬度上的武汉冬天却霜雪不断,盆地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温度上东高西低,西部夏天温度较同纬度的上海、武汉等城市偏低3-4度,但湿度较大,所以闷热难忍,平均气温在25℃上下,盆地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盆底高边缘低。最热月气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近30℃。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相当于中国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气候。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如峨眉山、金佛山海拔升高百米,气温递减0.55℃和0.61℃。峨眉山顶年均温仅3℃,10℃以上活动积温586℃,气候上相当于寒温带和亚寒带。

降水状况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 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 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300~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峨眉山、金佛山是中国雾日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之高也为中国之冠。盆地年日照仅900~13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为中国最低值,故有“蜀犬吠日”之说。

关于节能环保的资料

乐山峨眉山 3日游:

第一天:到乐山,上午游览乐山大佛,凌云寺,九曲栈道、龙湫、载酒亭、碑林。下午前往峨眉,下午游览秀甲天下瀑布,第一山亭,儒释道文化长廊,峨眉山博物馆,晚上泡一泡峨眉氡温泉,住山脚。

第二天:乘坐景区观光车,目的地为海拔2400米左右的雷洞坪车站,步行1.5公里到达接引殿,乘坐金顶索道到达海拔3077米的金顶,参观金顶的十方普贤像,金、银、铜三殿,游览舍身崖,观景台,天气情况允许的话,看云海,远眺贡嘎雪山。宿金顶。

第三天:乘金顶索道,返回接引殿,步行到雷洞坪停车场,乘坐观光车到万年寺停车场,步行或者乘坐索道上到万年寺,游览无梁砖殿、峨眉山镇山之宝——普贤骑象铜像、接着欣赏峨眉山古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可以聆听峨眉山特有物种“弹琴蛙”的演奏,接着步行游览白龙洞、清音阁。途经鬼斧神工的一线天,还有我国最大的原始生态猴区。沿原路返回清音阁,经过中日石碑亭,到达五显岗停车场,返回报国寺景区。

山上的酒店太贵,甚至有的房型上千元,不过你可以在嘻嘻团,团购,可以省几百

四川有冰雹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换言之,节能就是应用 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 ,在最近几年,通过努力,人们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现在各种节能技术和产品丰富多样,并且不断地在推陈出新。

环境保护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

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减轻环境污染和遏制生态恶化趋势的重要时期。紧紧抓住新世纪的历史机遇,下大力气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五"乃至到2010年环境保护工作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1.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3.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5.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冬季四川旅游指南冬季四川旅游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

四川内江上次就下了大冰雹的!

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1.四川冬天旅行

四川省气候中心预计,2021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由于进入四川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造成川西高原北部山区、西部和南部盆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然而,气象学家认为,今年美国的低温雨雪天气将比2008年弱。此外,受冷空气影响,盆地区域整体气温偏低,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将略好于最近三年。

2.四川冬天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四川盆地冬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冷。这是因为大陆性质的物理特征。对于陆地来说,升温块的温度也快。冬天,它而四川盆地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大陆性质最强,物理性质最明显。所以降温的时候下降最快,所以温度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高。另外四川盆地的护云功能叫大气逆辐射,也是有帮助的。

3.四川冬季旅行

石渠县,隶属于四川省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藏两省交界处。是四川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偏远的县。石渠县地处雪域高原,冬天很冷,冷得你直打哆嗦。为什么石渠县是四川最冷的县?它s因为石渠北接巴颜喀拉,南接沙鲁里山脉的摩拉山,西北接青海省玉树州,平均海拔4000米。它这里冬天多雨多雪。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三省三州六县交界处,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班玛、达日县接壤。全县平均海拔3893米,色达气候属大陆高原季风型,年平均气温-0.16,1月平均气温-11.1,7月平均气温9.9。长冬无夏,也是四川最冷的县之一。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金沙江和雅砻江之间,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横断山脉中段,辖区面积14182平方公里。由于地形奇特,理塘县境内高山峡谷最多,其中最高的山峰是格涅亚山,海拔6204米,小扎山,海拔5807米,克迈农山,海拔5780米。全县平均海拔4014.178米,距州人民驻地康定市285公里距离四川省会成都654公里。群山环绕,山峦起伏,是318国道和217省道的交界处。

若尔盖县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四川省的西北部,阿坝州的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是北门四川省到西北省份的会议地点川西北的汉藏文化,以及国家走廊连接四川、甘肃和青海三省。年平均气温1.1,年最低气温-33。因为管辖范围广,也是阿坝州第一大县。

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草地。全县面积8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3600米,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2。最高点位于县城西南部,海拔4875米,最低点位于毛刷井寺镇的莫索谷,海拔3210米。

壤塘县,位于

在古代,在其他地方漂泊的人必须在这个时候回家过冬天的节日,所谓的年底有个家。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区,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仍在延续。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2.买年货s商品

购买年货年货是中国老百姓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穿、穿、用、玩、供、送、干、鲜、生、熟等商品。它被统称为新年s货,以及购买年货的流程的商品叫做跑新年s货。

中国有很多生活用品,包括来自南方的纸、竹、瓷等等;迷信是旧年的主要内容线香、锡纸、雕版门神、灶神、佛花、蜂蜜供应等。其中,锡纸折叠成元宝和纺锤都来自南方。还有更多可以玩的东西,还有孩子s大人玩物不分南北。

3.春联

春节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选择漂亮的红对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加节日气氛。

春联的另一个来源是春贴。古人贴了字宜春更多的时候是在春天开始的时候,然后逐渐发展成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消灾、迎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流行。

4.服从。

中国人有庆祝新年的习惯夏娃。吃过团圆饭后,灶具要洗干净,为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做准备。在新年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应该庆祝新年夏娃。庆祝新年的民俗除夕之夜是所有的房子都点亮了新年。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守着新年前夜的火灾从出门,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

在古代,南北方有不同的风俗。在古代,北方守岁的习俗是熬夜过新年夏娃。例如,晋代周初写的《风土记》说:新年之际除夕夜,每个人都送礼物,这叫做为养老买单;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庆祝圆满,称之为分年;我永远不会睡到天亮,这叫守岁。

5.做熏肉

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但也产于南方其他地区,它被称为培根因为一般在农历腊月腌制。

原料方面,有猪肉、羊肉及其脏器,还有鸡鸭鱼肉等。从产地来说,有广东、湖南、云南、四川等;因为选用的原料部位不同,所以品种很多。著名的品种有广东腊肉、湖南腊肉、四川腊肉。

4.四川冬季旅游

关于宜居、养老、安康、旅居,我给你推荐中国最好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没有之一。

丫安是一个世界级宜居城市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所有的数据只是宜居的,而世外桃源在城市群自然是养老的好地方!曾经PK对象还在CCTV4国际频道城市1对1栏目和世界知名的宜居城市布里斯班PK。因为丫安以前宣传少,又缺钱又没发展,知道的人不多。

空气质量和水质空气质量一直排名全国第一(负离子是世卫组织规定的十倍,空气质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和一个真正的天然氧吧。33个城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价,水质全国第一(不是第二)。基于雅一个人,这两个最重要的硬指标去掉中国98%的所谓宜居城市;人可以没有就活不下去

气候素有天府之肺——生态雅安,它被评为唯一的生态气候城市在中国,雅一种气候被专家评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暑,气候多样。丫安是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各县和地区的海拔在627米至1900米之间,因此有几个小气候。全年温差小,适合各种健康需求。两种代表性气候:冬季石棉,汉源-阳光城,干燥温暖,年平均气温19.0左右,年平均湿度51%左右。夏季碧峰峡、蒙顶山、世外村-海子山、宝兴、天全、庐山、荥经等山清水秀的居民区,年平均气温约17.2,年平均湿度约62%,最热的7月约25.8。大相岭以北降水集中在夏季,山区晚上下雨,很少创造它的生态世界。但是主城区白天降雨量和成都一样低。全市15-25度的气温超过300天。昼夜温差小,不容易感冒,夜生活更丰富。

医疗与康复雅安是川西的医学中心。三甲医院3家,三甲医院2家;综合实力全国第二的华西医院(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和成都医学院,是医疗实力较强的35家医院。雅安入选全国十大宜居健康城市(全国第七,四川第一)。雅安被选为首批医养结合国家中心城市有超过21个省级保健基地和超过132个省级保健之家。雅安被选为国际森林健康和维护示范基地。开通川西首条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通道。

目前,雅安正在投入巨资将其打造成为集旅游、度假、养生为一体的世界级养生之城,打造雅安打造成集医疗、预防、保健、养生为一体的川西医学高地。我们将创建200多家健康小医院和10个示范单位,包括刚刚起步的大兴健康医疗新城,结合我们自身的中药产业和茶产业优势,依托川西健康医疗产业大数据平台和市级医联体平台,实现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智能健康医疗服务,打造雅特色智能保健模式。

杨康美食天知道四川美国的食物是世界上最好的,而雅安也延续了川菜的优势s美食,拥有众多川菜连锁品牌+本土美食品牌+本土生态食材=Ya安杨康特色生态食品。雅安是中国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当地生态农产品多样化,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6个,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数量居四川首位。是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有12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

历史人文雅安市是一个地级市,辖三区六县,是西康省的原首府。其辖区面积15314平方公里,人口154万,以汉族为主,其中2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素有民主走廊之称。外国人占大多数的Ya人口,所以雅一个民族是宽容和好客的。丫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已经建造了2000多年,人类的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有9个博物馆。城中有山有水的山水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浪漫、滋润、幸福的城市。人造月亮照亮了这座城市,中国最大的廊桥中国的初吻东汉时期,中国最大的神树(49米高,1000米)

中国发现第一只大熊猫,大熊猫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均居全国首位;中国唯一的野生大熊猫被放归大地;中国是唯一拥有熊猫产业和文化的城市。大熊猫的生态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它的生态让Ya一个名副其实的熊猫之都,熊猫故乡,熊猫出生地

生态茶。丫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人类最早的饮茶之地。蒙顶山茶(获中国最具资源品牌茶,蒙顶山茶获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曾是五大贡茶),雅安也是中国唯一的藏茶科研生产基地;它被亚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茶乡。安中国茶叶协会-中国茶都(种植茶园100多万亩)。拥有全国唯一的茶叶商品交易所、全国唯一的茶叶公园、全国唯一的茶叶育种场、全国最大的无性系茶叶育种基地、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及其生产性保护基地:南路边茶传统生产技艺及其生产性保护基地。

世界中国最大的野生珙桐林(50多万亩植物熊猫鸽花,被誉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漏斗。

世界自然遗产——熊猫国家公园。

360观景台,亚洲最美的山,牛贝山(包括大洼更扎、丁蕉山、四人相同,还有红岩峰)。

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桂花林群落。

自然生态与旅游资源雅安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城市(全国只有6个,四川唯一,森林覆盖率四川第一)。其生态宜居环境居世界第一。荣获全国茶旅黄金品牌路线;丫的红草村安明山区荣获中国美丽的休闲村和中国最美的赛道;雨城区荣获天府旅游名县;丫安被非政府组织评为世界最佳生态城市之一。这里有雅安最大的生态动物园安,中国,园外野生动物也多种多样(包括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豹、熊、羚羊、鹿、狍子等700多种动物);有3000多种植物和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在中国。世界上有令人惊叹的生物基因库。联合国建立的主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也举办了许多关于动物和自然的国际**周。丫安几乎囊括了川西所有的美景。有133多条河流(中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和许多瀑布(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有60多个瀑布),包括雪山、大峡谷、原始森林、草原、湿地草甸、大洞穴、许多山云瀑布、大湖泊、空石林、温泉、大花海、竹海和春潮。有七个各种各样的国家公园。不算未开发的景区,现在有29个A级以上景区,20个4A景区,3个5A级景区在建,包括莫街-王岗坪景区(中国最美的山地滑雪场,川西最自然的景观平台)。此外,雅安用天然矿泉水冲厕所,够奢侈的!用来建造北京紫禁城的巨大圆木都来自北京汉源安,说明其生态产木好!在卫星地图上,你可以看到神秘的巨人人兽独角兽雕像雅安的蒙顶山安,这些都和生态有关。

丫安是中国旅游强省——四川省和中国的交通要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公司多,去四川、重庆、藏区、贵州、云南、陕西的深度游价格较低。每个季节都有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几十种线路套餐。一日游多在100元,两日游多在200元以内。

交通雅安是四川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咽喉城市,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古茶马古道的门户。这是一个小时从成都(包括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出发的高铁,南至乐山、重庆、贵州和云南,西至新疆甘孜和叶城,北至阿坝,东至成都。辖区内高速公路9条(在建3条,待建1条,含免费高速1条),铁路8条(含规划山区轨道交通旅游铁路4条,高速铁路3条),火车站3个(新建2个),通用机场5个(规划建设中)。也是川西的物流中心;中国最美的云上高速(雅西高速);世界上最难也是最美的路——川藏铁路;中国著名景观国道-318线。2元的城市公交系统实现了交通卡、银行卡、中国银联快捷通支付。市区地势平坦,所以自行车共享和电动车全覆盖。

购物便利购物广场4个以上(含万达、居然之家等。),以及川西国际农业博览城、国际商贸城等新建的大型购物场所;没有统计的超市太多了,一般出门几分钟就到了,包括天茂超市、JD.COM超市等大型电商超市2天内就能到货。有一个大农场主1.5公里内的美国市场,大部分都是新建的,卫生干净。一些市场配备了电梯、手推车、洗菜池、检测室、公平秤、冰柜和超市,包括一些新的高科技物联网智慧农贸市场。

房价拿雅主城区安为例:一手房(新建)最低价5900元/平方米起,二手房最低价2900元/平方米起;新楼盘:杨康、旅居、度假(近郊区景点)最低价4600元/平米起。租房:中档3号房平均租金1250元/月,中档2号房平均租金850元/月,也有高低档次,价格有变化;一般3个月以上起租。

城建雅安获得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熊猫绿岛公园登上英国设计大奖榜单,入选中国首批生活文明先锋示范区;再获国际荣誉,正式入围第15届波士顿国际**节。

目前,雅主城区安是凭借积累和后发优势在大力建设。扩建后的新区面积约为旧区的三倍,一个全新的城市体系正在构建。新建各类自然历史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科技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博物馆、各类公园(1公里内城市公园1个);各地的免费旅游厕所干净卫生,都配有导演由专人管理;

数字智慧城市与安防西南大数据中心(包括电信(AI、云计算、智能家居、物联网)、北京易华录、国家电网、百度、北斗时空、华迪智慧医疗项目、阿里巴巴、天翼云、金山云等。);首批国家全光网络、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四川省首批5G试点早在19年3月就开通了5G;丫安也在全面推进智慧健康、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建设。丫自古以来,安就是一个和平安全的城市。没有台风,没有城市内涝,没有社会稳定的问题。街道上每隔50米就有智能摄像头。特警随时驻守火车站等。在街上巡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参崴师级部队已进驻雅安而且公共安全更有保障。

教育资源雅安是四川西部的教育中心。还有学校、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雅安实验小学,成都实验小学,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亚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著名的美国大学

[叶仪丫安]雅安生物、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汽车和装备制造等美国本土集群产业具有优势;各区县基本都设立了工业园区,后续经济发展会更强。丫安已经和成都这个特大中心城市融为一体,也是大成都的一员。与成都实现了交通一体化、经济区一体化、医疗一体化、教育一体化。我1个小时就到了成都,所以住在雅安安和在成都工作对雅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个民族。

以上数据均可在线验证,围绕宜居、安康、养老进行全面介绍。它这是一座天堂般的养老和宜居标杆城市!拥有众多世界级和国家名片的杨康!那么有没有更宜居的城市呢?

[作者评论]:我以前是外国人,搬到雅安30年,也是摄影爱好者,走遍全国。在我看来,有些城市确实超过了雅安在舒适度方面(比如三亚)或者一些宜居要素方面(比如交通、医疗、城建等。在大城市)在一年的某个时间。但是,仅仅在某些指标优秀的情况下,就宣传它们是宜居城市,这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一年能有多少舒服的日子。而且养老和医疗的硬指标是生态、空气、水质、医疗和气候肯定是顶尖的,缺一不可。有的是天生的,不是努力的,所以硬性指标会淘汰一些所谓的宜居城市;其他旅游资源、交通、教育、城建、历史、消费、宜业等。也很重要,但标准可以适当降低。毕竟重点是养老和保健。丫安是为数不多的真正满足宜居、养老、养生所有因素,并能达到最大公约数的城市。

以下照片均为实拍照片。

010年至1010年,宜宾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天没有严寒,气候温和。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5~20摄氏度,不容易下雪。但宜宾高海拔偏远山区仍有积雪。珠海和高县不可避免的会下雪,一般是12月到1月。下雪后,当地是人们游览和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2010年-2010年,四川冬季旅游景点很多。它四川平原冬天很难下雪,所以人们喜欢看雪景。我我去过海螺沟的冰河时期,我认为那是最有趣的地方。它这里不仅有一英尺厚的雪,还有一条没有融化的冰川。t融化了几千年。积冰这么深,我猜可以做成大型冰雕。还有海螺沟贡嘎的泷野宇酒店,那里的温泉是真的。

长江流域发大水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向大海?

八年级上 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因三峡下游清江、汉江、洞庭湘江,鄱阳湖水系等流域汇入长江,且不可调控,安徽江西又多山地势高江面窄,近期这些水系全部下雨,同时汇入长江。尤其江西全省巨量洪水经壶口涌入长江抬高江面,导致江汉平原江水流速放缓,流入大于流出。

三峡只能调控宜昌上游的流量,近期普遍降雨的鄂西清江、洞庭湘江、鄱阳湖等水系,三峡无能为力。武汉的汛情主要因下游洪水占用和抬升江面排不出去所致。江西放晴,武汉无恙。

要一劳永逸,则可把鄱阳湖水经赣江引入韶关珠江水系,在桃江和浈江分水岭附近建个大型水库,水库既连通桃江也连通浈江,长江汛期用泵站抽赣江水入库开浈江闸汇入珠江,珠江汛情则抽浈江水入库开桃江闸经赣江汇入长江。第二方案就是在湖口至南京段修一条泄洪道,平时可以是公园、农田、湖泊、公路,不得建住宅,汛期当上游警戒水位时,泄洪道则开始淹水,釆取自然泄洪,不用泵,缺点是建设难度大。

这是个令人揪心的问题。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也是我国最大和最长的河流,这里不仅在 历史 上孕育了极其璀璨的文明;数千年来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水资源,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源头;其数千公里河道更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连接起了我国最繁荣的经济带。

但这条孕育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却也在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尤其是98年洪水,成为所有中华儿女最刻骨铭心的回忆。

而当前,愈演愈烈的长江洪水再度让亿万同胞胆战心惊。

我们都知道长江之所以频发洪水,直接原因就是长江洪水无法及时排入东海,河水的不断汇集是长江水位不断上涨并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何长江洪水不能及时排向东海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河水落差太小

长江下游水位落差太小,是长江下游一再出现洪水险情的直接原因。

虽然长达6300多公里的长江落差高达6600米,平均每百公里的落差也达到了84.4米,但宜宾以上3300多公里的上游落差就高达6200米,这意味着中下游的长江水流极其平缓。

事实上长江中下游分界线,即江西九江市湖口县的海拔只有68米,这意味着长达938公里的长江下游总落差只有几十米!

如此平缓的水流,自然极其容易导致洪水淤积、水流不畅。

2、入海口太少

长江下游排水不畅,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入海口太少。

我们从长江流域图可以看出,长江中入海口附近的流域宽度很窄,这极其容易导致河水的猛烈淤积。

而在长达6300多公里的长江,有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等诸多支流汇入,其水量的叠加效应是极其可怕的。

事实上黄河等河流也有同样的问题,淮河甚至没有入海口,当所有河水都涌向干流时,其水位不断升高的结果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珠江等多河道入海的情况就不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

3、降水太集中

三哥不断作死时,很多人提议截断雅鲁藏布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问题是恒河水量尤其是汛期水量主要来自于降水补给,来自上游的冰川融水对于总径流量来说微乎其微。

长江也是一样的道理,长江中下游之所以洪水频发,根源在于气候影响。

由于锋面气旋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季节性移动,长江流域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都会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这就是梅雨时节。而随着锋面气旋的缓慢移动,长江中下游的支流都会陆续迎来汛期,长江也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形成集中性的洪涝灾害。

4、人为破坏太严重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愈演愈烈,除了一系列自然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为原因。

规模宏大的西部大开发,在给广大西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西部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西部地区是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源头,这就首先导致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

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直接结果就是长江含沙量的大量增加。而在下游水流极其平缓的情况下,泥沙的大量淤积必然导致河床的不断升高与通江湖泊的容量骤减。

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开发强度也越来越大,填湖造田等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使得长江流域的泄洪湖泊越来越少,当洪峰来临时,水位必然是不断升高。

三峡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对于调蓄洪水自然有着巨大的作用,其创造的 社会 效益也非常可观,而且通过对长江泥沙的阻拦,下游泥沙淤积的速度也大为放缓。

但如同雅鲁藏布江的困局一样,三峡再厉害,它的位置也是在中游,即便它能拦住中游以上的洪峰,对于三峡以下的下游地区,尤其是因持续降水而导致的洪涝灾害,三峡注定是无能为力的,毕竟水不能倒流。

虽然长江下游地区人口稠密,人地关系极度紧张是客观事实,但如果仍然不重视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长江的洪涝灾害只能越来越恐怖,届时我们承受的灾难也必将越来越可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长江流域发大水,为何不能及时排向大海?

最近,长江干流暴涨,给长江沿岸地区造成非常大的防汛压力。进入汛期以来,长江干流的水位和流量快速增长。7月3日,镇江辖区高潮水位已达7.10米,首超警戒水位(7.0米),大通流量53000m /s。7月4日,高潮水位就上涨到了7.34米,大通流量达58300 m /s。

简单来说,长江上的水,很着急,急着要奔向大海,谁要是拦着路,就直接淹过去然后冲向大海。

有朋友想问了,为何长江的洪水不能快速奔向大海,给人们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的威胁?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长江流域状态,便于洪水汇集。

长江从西向东流,一路吸收了岷江、赤水、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雅砻江、湘江、沅江、赣江和清江等诸多支流的水量。南北方向支流同时汇集到长江来,这种集中式水系状态,是最容易造成洪灾的。

2,长江流域降雨集中,长江泄洪能力有限。

长江上游受到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双重影响,降雨量本身就比较多。关键是,长江每年的降雨量一半集中在七八月份。如此集中的水量汇集,让长江干流承受巨大压力。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在宜昌,海拔仅有60到100米,中下游分界点芜湖,海拔更是只有十几米。在数千里的干流上,水位落差只有100米不到,自然泄洪能力很受限制了。

3,长江流域开发较多,人口产业密集。

长江流域从宋朝开始,农业开发越来越大。原本的八百里洞庭湖,如今几乎是洞庭河,原来的千湖之城武汉,水域面积也大大下降。鄱阳湖也有类似情况。这些湖泊具有很好的蓄洪作用,但是都被填作耕地。并且,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具有最大规模的城市群和人口密集地。正是因为长江沿岸有巨大的财富,人们才格外重视长江洪水。

4,大量维护造田、泥沙淤积等现象,让洪水无路可走。

人类活动的频繁,不仅让长江沿岸损失了大量的湖泊和河道,更多的湿地也被开发和硬化,长江的水域面积减少的太快了。再加上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很容易淤积起来让河道变得更浅更窄。这样天灾人祸双重作用下,长江的洪水无路可走,只能从人类和城市的头顶夺路而走。

5,长江支流水利建设滞后,蓄洪能力不足。

解决长江洪水问题,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水利设施建设。如果长江各大支流兴建更多的水库进行蓄洪,长江干流的流量有可能大大缓解,长江的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同时,长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要加强,毕竟,泥沙淤积也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的黄金水道,同时,长江会发脾气淹没城市和农村。

善待长江,就是善待自己。

最近长江洪水灾情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由于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流域持续降雨,在7月2日长江2020年的第1号洪水已经形成,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四省水位都大大超过了警戒水位。

(洪水已经倒灌进入武汉市)

(不仅是武汉市,就连鄱阳湖也出现了长江水倒灌的情况,湖口站水位21.81米,超警界水位2.31米)

(洞庭湖也已出现倒灌,7月11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II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这也是2010年以来江西首次启动该响应)

本次洪水之所以如此汹汹,是由于长江流域遭受了持续的强降雨袭击,导致长江水位持续暴涨。

在此先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流域?

流域是指一条河流的集水区,例如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在该区域内所有的降水先流入长江的各个支流,再通过各个支流会汇集到长江主河道。

(长江流域地图,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降水,除了蒸发以及被植物、动物获取以外,其他的降水全部都会汇集到长江主干道,再由长江排入大海)

在日常情况下,长江主干道是可以顺利代谢本流域内的所有降水的。但是当碰到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或者百年一遇的强降水时,长江主干道的宽度和深度就无法容纳过多的降水。

(进入七月份以来,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说的直白一点,长江主干道就是一条很粗的下水管,你平时往里面倒一盆水,这条下水管可以轻松地把水排掉。

不过就算这条下水管很粗,排水能力很强,但它的排水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你一次性倒五盆水,就超过了它的排水能力,水就会漫出来。

所以说在遇到强降雨时,大量的降水涌入长江主干道,超出了长江了承载能力,江水就要漫出河道,这便是洪水。

(长江洪水漫过两岸堤坝)

其实在自然界中,洪水是很常见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对于人类而言,这就是一种自然灾害。因为人类文明和城市基本都是沿河而建,遇到洪水就会淹没城市,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于长江洪灾,建国后一直在不断治理,尤其是在三峡大坝完工之后,长江发生全流域洪水的几率大大降低,因为三峡工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化解来自长江中上游的洪峰。

然而这次强降雨是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在三峡工程的管辖范围内,因此形成了供水。

总的来讲,洪水的形成是由于降水太多太突然,而长江河道的宽度和深度是固定,无法承受过多的降水,导致江水漫过大堤,形成洪灾。

首先,2020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进入7月以来,各地洪水频发,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四川,重庆,湖北,江西,连降大到暴雨,这几天更是一直在下,长江有些河流或者支流的警戒水位甚至超过了1998年特大洪水的水位,特别是湖北和江西,更是拉响洪水一级响应警报!

为什么长江流域的水不能及时的排向大海呢,就是因为下的雨太大,持续时间长,水太多,洪水从上游的各个支流不断的汇入长江,水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流向大海的水跑不赢流进长江的水,而且湖北江西地势平坦,从上游四川重庆汹涌来的水在湖北速度会放缓,上游水多了,三峡大坝就得开闸放水,还得保证大坝和上中下游所有群众的安全,提前预警,做好安全措施,有备无患,人定胜天!

江水流入大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自2020年夏季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形成了强降雨天气,短时间内如此多的降雨量想要及时汇入长江自然便会存在问题。并且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地势有高有低,在遭遇长时间的强降雨时,雨水很容易在地势低的地方汇聚起来,造成涨水的现象。

同时,长江的水流量有限,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很有可能溢过堤坝,淹没农田和村庄。在7月11日,江西省鄱阳县就因为一段120米长的圩堤决口,导致几十万亩农田淹没,受灾人口达几百万。

长江流域地区两个最重要的湖泊就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分别位于湖南和江西,这两个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吞吐一定水量,起到调节长江中下游水位的功能。然而,今年降雨量异常迅猛,鄱阳湖的水位也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水位突破1998年的 历史 极限。

整个长江的长度约为6280千米,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覆盖区域如此之大,在多个地区遭遇强降水的情况下,一时间内依赖长江将洪水汇入大海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降雨量超出了长江河道的最大流量。。。

就跟你突然往你家卫生间洗手盆里倒一大桶水下去是一样的,洗手盆的泄水管道不够粗,所以洗手盆里会装一盆水。然后才慢慢的流下去。

1. 离开长江出海口东海路程还很远,

2. 下游缺乏级梯级地形快速排水,

3. 地形限制无法挖运河从东面入海。

比如上海的黄浦江早年就在腰部浦东侧向东面大海方向开挖出大治河和川杨河两条笔直的人工运河,汛期可不经过长江而直接开启水闸排入东海。

长江还是那条长江,大水为何不能排入大海?有五个原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黄河孕育了神州大地,造福中华民族几千年,成就了中华民族现如今的辉煌面貌。

长江发源于具有“世界屋脊”美称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余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东于崇明岛注入东海。长江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经过约2亿年的变化形成了今日的水系结构,流经我国多个省市和自治区,流域面积高达18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水量组成部分之一,具有 “水能宝库” 之称。

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然而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之时也给中华儿女带来了诸多灾难,甚至将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卷入滔滔江水之中。如今7月,又到了长江水洪灾泛滥的季节,尤其自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多地发生多轮强降雨,造成南方多地屋毁人亡,受洪涝灾害十分严重。而据江水利委员会预测声称,未来两天长江中下游各个干流主要控制站洪水监控点将进入 历史 上洪峰水位前列。

长江东入海,然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要饱受洪水折磨,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洪水泛滥的程度更加严重, 既然是东入海,那么长江流域发大水时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向大海呢?

一、 夏季暴雨集中且频繁

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从东部海洋携带的水分十分丰裕,降水量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长江流域,季风性极其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加上大陆气团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极易出现暴雨。

据相关数据统计,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可高达1100毫米,光夏季降水量即战区全年降水量的85%,而隶属长江流域的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强降雨加上河流枝干多而复杂,暴雨过后从不同地方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水位迅速上升,然而长江长度位居世界第三,河水流经路途遥远,所以流入大海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水含沙量高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流经高原、山地,流经的中国第一阶梯海拔高度约3500—5000米,

地势挺拔陡峭,水流湍急。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高而气温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流经的高山地段因土层薄弱,夏季逢暴雨易导致山体滑坡或大雨将坡地泥土直接冲刷入江,造成长江含沙量高。本来生态环境就脆弱、地势陡峭而土层薄的上游地区加上近年的认为破坏,生态环境更加恶劣,被雨水携带入江的泥沙更多了。

三、 中下游地势平缓,泥沙沉淀

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丘陵或平原,地势低矮平缓。由于长江地势东高西低,落差十分大,上游地势可谓是“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水速堪称”千里江陵一日还“;然而下游地势却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此可见长江之水上下游水速落差非常之大。

地势悬殊造成的水速落差,使得长江上游携带的大部分泥沙在下游沉淀,导致下游河床、河底抬高,从而进一步导致河水漫过河岸形成洪涝灾害。下游泥沙的堆积也会进一步导致河水水流速度变慢,从而引起下游洪水灾害恶性循环。

四、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长江中下游其实有很多湖泊,其中洞庭湖、鄱阳湖等对其影响巨大。湖泊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不仅能够满足附近居民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功能,对于河流具有调节作用调蓄作用,其面积与调蓄能力成正比。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位于长江流域的各大湖泊均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位于长江下游地段的鄱阳湖,由于填湖造陆等经济项目的开发,加上泥沙的堆积,鄱阳湖面积正在以惊人速度缩小。鄱阳湖承5河通长江,是5河入江的重要“中转站”,但由于面积在不断缩小,其蓄水能力已经大大减弱,对长江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弱。

五、 入海口变狭窄

长江于崇明岛入东海,受岛屿地势影响入海口本来就不大,加上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于入海口,使入海口宽度不断缩小。

综上所述,长江虽有入海口,但随着 社会 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严重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矛盾突出,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越来越泛滥。人类取之于大自然,就应该敬畏自然,在经济发展之时更加注重保护自然,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而不予以回馈,大自然也会给人类教训的。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一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长江流域的湖北段地势平坦,容易积水,洪水经长江下游往上海排泄不及时, 历史 上是年年修年年漏,可否向北开挖一条排洪时令河,延南水北调中线以东,20公里建设一个蓄水湖,经过河南的信阳,驻马店,周口,开封,安阳,河北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沿途串联50余条河流,让引水延串河向东自然流淌,这条运河要宽,要深,还要可以开展 旅游 航运,流量要大,要把多余的长江水分储到缺水的中原和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