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上海地区天气预报为什么以徐家汇为准_上海的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tamoadmin 2024-12-29 人已围观
简介上海出梅了。上海梅雨期呈现雨量多、降水强度强、高温日数多的“非典型”特点。梅雨期间全市平均气温27.8℃,是2007年以来最“热”的梅雨!出梅后,气温升高,多午后雷阵雨,未来十天最高气温37℃左右。全市平均梅雨量为348.7毫米,较常年偏多近5成。徐家汇站梅雨量314.9毫米,较常年梅雨量(262.5毫米)偏多近2成。雨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梅雨量最多的宝山站(428.9毫米)是最少的浦东
上海出梅了。
上海梅雨期呈现雨量多、降水强度强、高温日数多的“非典型”特点。梅雨期间全市平均气温27.8℃,是2007年以来最“热”的梅雨!出梅后,气温升高,多午后雷阵雨,未来十天最高气温37℃左右。全市平均梅雨量为348.7毫米,较常年偏多近5成。
徐家汇站梅雨量314.9毫米,较常年梅雨量(262.5毫米)偏多近2成。雨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梅雨量最多的宝山站(428.9毫米)是最少的浦东新区惠南站(266.6毫米)的1.6倍。降水强度强梅雨期间,徐家汇站共出现5次降水过程。
出梅的标准
出梅也称“断梅”,是指梅雨期结束的日子。天气预报中的出梅日,大多依据天气形势,将夏季时江淮流域雨带南北推移的形势明显北移,而且不返回的时间定为出梅的时间。气象学上出梅的划定是根据大范围的天气环流形势背景,天气系统的地理分布特征、降水的地理分布位置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等条件来确定的。
当梅雨锋区和其雨带北抬并且稳定地抵达黄河流域时,江淮地区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江淮地区的梅雨结束,也就是出梅了。梅雨期是一种气象概念,也是一种特定的天气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性调整时所产生的。
其实认真去观察一下全国或者说全世界的气象记录,就会发现——每年都会有所谓的“异常”。
只能说,现在破纪录的极端发生的频率变高了,所以经常都能看到新闻报道某地某气象要素破纪录。
宏观来讲,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全球变暖的趋势是有目共睹的。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个正向反馈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海冰融化更多;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更多——感觉更闷热,降水出现异常——气温进一步异常。
具体来讲,我国夏季气候(降水,气温)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西太副高在春夏秋冬三季(主要是夏季)会有南北向的移动,从最开始的北移,到后面的南撤。每一次北跳(或者南撤)都会带来雨带的移动以及相应的天气变化。
与之相呼应,西太副高的稳定存在则主导着晴朗天气。当西太副高长时间稳定在一个地方的时候,该地区长期被晴朗天气控制。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在冬春季,大家估计都要高兴坏了。但是,很不好的是,它出现在了夏季。夏季副高长时间停留,容易出现高温异常,晴朗天气持续太久甚至会导致干旱的出现。
再回到上海和今年。可以从这些天的天气形势图上看到,588线(副高的代称)一直稳定同一个地方,主导该地天气变化。中高纬度环流稳定,少槽脊移动,少冷暖空气交汇,少雨。
那么副高为什么会稳定存在呢?一般来说,要么是环流形势稳定,要么有与之对峙的系统存在(比如南亚高压)。
除此之外,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气中气溶胶的含量,而气溶胶具有阳伞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大气中气溶胶含量增加之后,太阳辐射会被反射回去,由此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气温不会有那么高。
这两年来,因为疫情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同时减少,所以对天气气候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总体来说,一次极端高温的爆发不单单取决于某一单一因素,加之大气过程本就复杂多变,所以详细的过程还是很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