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青岛天气40天预报_青岛近几天天气预报情况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多少度能下海2.利奇马台风会登陆山东吗2019山东暴雨易积水路段+未来天气3.山东青岛人,十一长去云南昆明大理丽江。会有高原反应吗玉龙雪山呢4.青岛游记40字英语作文5.台风什么时候到青岛6.关于2005年10月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资料法律分析: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24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200元。企业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应全部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

1.多少度能下海

2.利奇马台风会登陆山东吗2019山东暴雨易积水路段+未来天气

3.山东青岛人,十一长去云南昆明大理丽江。会有高原反应吗玉龙雪山呢

4.青岛游记40字英语作文

5.台风什么时候到青岛

6.关于2005年10月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资料

青岛天气40天预报_青岛近几天天气预报情况

法律分析: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24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200元。企业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应全部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企业亦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正常劳动的天数折算发放。

法律依据:《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高温天气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当日应当停止工作;

(二)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40℃以下,全天户外露天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11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作业;

(三)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用人单位应当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加点。

用人单位取空调降温等措施,使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3℃的,以及因行业特点不能停工或者因生产、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多少度能下海

生活在海边的人从小都赶海,赶海不仅能捉小螃蟹小鱼,还能让心情愉悦,而且运气好收获满满的话还能给我们的小餐桌“加菜”。吃到赶海自己亲手捡到的小海鲜,是不是幸福感满满呢?

赶海有趣,但是赶海还是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潮汐问题,赶海一定是要在大海退潮的时候,岸边海水退下去露出礁石、水湾后才能赶海,涨潮的时候是无法赶海的。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退潮的时候呢?这个要看农历,每天的潮水有“两起两落”,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和三十,每天的中午12:00是最高潮、18:12是最低潮、0:24最高潮、6:36最低潮。每往后推一天大约加40分钟。也就是每天2次涨潮2次退潮,每12小时完成一次最高潮和最低潮,次日时间推后40多分钟。要是还不明白可以打开手机里天气预报APP,都会有每天的潮汐表。

潮汐知道了,就差赶海地点了。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青岛市区沿海几个比较适合赶海的地点,喜欢的朋友朋友赶快收藏起来吧!

1、栈桥两侧礁石区

栈桥两侧的礁石区是老青岛人传统得赶海区,我小时候住在中山路时没事就跑去栈桥海边赶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栈桥海域的东西真多,退潮时栈桥两侧摸鲍鱼是常有的事。现在没有了,游客的增多让栈桥的生物只剩下“孙子辈”的小鱼小螃蟹了。虽然没有“大货”了,但是小鱼、小螺、小螃蟹还是有很多,孩子们捉着玩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2、第二海水浴场左侧礁石区

第二海水浴场在八大关里面的海边,花石楼门前。这里有一条长长的堤坝,堤坝右侧是游泳区,堤坝左侧便是礁石区。这里由于礁石林立,造型优美,再加上美丽的海景,所以这里拍婚纱照得特别多。退潮后,这里的海洋生物很多,比起栈桥海域无论数量和个头都要大些。屎菠螺(短滨螺)、转螺、辣螺、小螃蟹、小虾、小鱼等等都有。挑大点的煮着吃也没问题。

3、奥帆中心4号门的礁石区

奥帆中心4号门这个区域连很多青岛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人比较少,游客更少。所以,这里的“海货”个头要大些,数量也多。整整一大片的礁石区、乱石区,可以捡到的东西很多,经常能捡到菜市场能买到一样大小的辣螺,个头大但数量不多。螃蟹个头大,水湾里的小鱼个头也大,偶尔能碰到大鱼。这里赶海的战利品个头还可以,可以“入菜”了。

4、银海大世界内海边礁石区

银海大世界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也就是中国的所有的海拔高度都是从这里算起的。珠穆朗玛峰的8848.86米(2020年测量)也是从这里算起的。这里的海边两侧有一大片礁石、乱石区,这里很少有人来,退潮后海边很多个头大的螺类,像转螺、辣螺、短滨螺个头都有大的。每天退潮后都会有“职业”赶海大妈大叔在这里捡螺和“抠”海蛎子。小螃蟹也非常多,个头也大。

5、雕塑园海边礁石区

从银海大世界再往东走就是雕塑园,雕塑园的海边也是礁石乱石众多。这里同样人很少,几乎没有游客,都是麦岛附近的居民在这里赶海。“职业”赶海的大叔大妈们在这里翻石头捡大的各种螺,还有的撬石头上的海蛎子。这里小螃蟹、螺类个头较大,野生海蛎子也比较大,但都长在礁石上,需要有工具才能收获鲜美的野生海蛎子肉。

6、石老人景区礁石区

石老人景区位于崂山区的东部,这里人更少,石老人大石头边上这片海域是最佳的赶海区域,很多渔船也停在这里。这里的石头多,退潮时整片石头裸露出来,石头上、石头下面的螺和螃蟹非常多,而且个头也大。由于有很多渔船,经常会在岸边捡到“大货”,比如活章鱼、大海蜇等,我就捡到过一只大章鱼,很过瘾。

赶海最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注意安全!重要的话重复三遍。注意看时间、注意看潮水的涨幅。天冷不要赶海、台风不要赶海、下雨不要赶海、涨潮不要赶海。总之恶劣天气不要赶海,要清楚地掌握好退、涨潮的潮汐时间。然后,就可以快乐的赶海了。说了这么多在青岛赶海的事项,你都记住了吗?

利奇马台风会登陆山东吗2019山东暴雨易积水路段+未来天气

问题一:下海游泳气温多少比较合适?30度够了吗? 根据我的亲身体会,光看最高温度不够准确,还应该考虑温差、风速、晴天和阴天等。此外,海滩所在的纬度也很重要,象三亚、马尔代夫、布吉这些地方,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无问题。

如果昼夜温差大罚最低气温只有十几度的话,就算白天气温升到三十度,阴天有风,海水温度没有气温爬升得快,下海游泳还是会感觉很寒冷,象奥克兰的夏天就总这样,教人去到海边才不得不却步。

所以,最适合下海的温度25-35度,白天阳光灿烂的话,就更好了。

问题二:青岛多少度可以下海 海温和空气温度是有差别的。通常海温20度以上,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了。10度下,一般没练过的人下水就很危险了,水冷容易抽筋。 这个季节青岛的海温基本都20度以上了,没问题的。不过你要注意的是,万一当日刮风,下雨都不要下海。 最好的游泳时间是下午4点钟,中午2点是空气中最热的时候,但是海水并非最热,只有3-4点钟以后,水温达到最高温度。而且这个时间太阳也是西晒了,不像中午那么炎热了。 天气预报说凉,那就是凉。不过我觉得还好,刚下雨了。今天是不适合。明天看看有没有雨吧,雨过之后,海水会很脏。不适合游泳。 海水浴场广播会报告当日水纹情况的,祝你好运。

问题三:多少度天气可以下海 25度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不像温泉达到40

问题四:去海边多少度适合下水 气温22-28度这个温度适宜游泳的,

问题五:现在的温度可以下海吗? 在长江以北如果是挽起裤腿下海,是可以的,不算太凉,尤其是中午时分。长江以南,尤其是海南岛,全年均可。

问题六:温度30度能下水 海边 可以下了,不是很冷,不冷不热。

问题七:青岛29度能下海么 海温和空气温度是有差别的。通常海温20度以上,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了。10度下,一般没练过的人下水就很危险了,水冷容易抽筋。

这个季节青岛的海温基本都20度以上了,没问题的。不过你要注意的是,万一当日刮风,下雨都不要下海。

最好的游泳时间是下午4点钟,午2点是空气中最热的时候,但是海水并非最热,只有3-4点钟以后,水温达到最高温度。而且这个时间太阳也是西晒了,不像中午那么炎热了。

天气预报说凉,那就是凉。不过我觉得还好,刚下雨了。今天是不适合。明天看看有没有雨吧,雨过之后,海水会很脏。不适合游泳。

海水浴场广播会报告当日水纹情况的,祝你好运。

问题八:夏天海水多少度的时候可以下海游泳? 由于海水的比热容较高,一般8,9月份海水的温度才最适合游泳。那时的水温较高,天气温也适宜。在高纬度地区尤其如此。

山东青岛人,十一长去云南昆明大理丽江。会有高原反应吗玉龙雪山呢

去山东旅行的小伙伴们,请放弃你们的行程,山东未来的天气可不怎么样,并且暴雨之后有部分路段积水,大家出门多加小心,那么山东天气如何呢?随小编一起看看。

会登陆山东吗

预计,“利奇马”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穿过浙江、江苏后,将于明天中午前后移入黄海西部海域,并将于明天傍晚到夜间在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再次登陆(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8-10级,20-25米/秒)。

台风“利奇马”云系将于10日夜间开始影响山东,部分地区有山洪等次生灾害可能。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预计10日夜间至12日,山东中东部地区将有强降雨,鲁东南、鲁中的东部和半岛地区有暴雨,局部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其他地区有雷雨或阵雨。

同时,预计黄海中部、黄海北部、渤海海峡和渤海自南向北有9至11级、阵风12级以上大风,半岛地区有8至9级、阵风11级大风。

气象部门预计,本次台风降雨有利于补充水源、水库蓄水,可缓解旱情。但部分地区可能产生山洪、中小河流洪水、滑坡、泥石流及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还要防范大风及风暴潮对沿海地区带来的灾害。

由于台风“利奇马”动向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表示,将严密监测,加强跟踪研判,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今天凌晨1点45分前后,超强台风“利奇马”已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早晨5点钟“利奇马”减弱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境内,就是北纬28.6度、东经121.0度,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受其影响,过去3小时,台州、宁波、温州、丽水、绍兴东部等地出现50毫米以上降水,全省大部地区出现8~10级大风,个别有12~14级,沿海海面有10~15级大风,个别16~17级;其中累积雨量最大为黄岩区前思岙村196.2毫米,极大风速最大为温岭石塘镇三蒜岛(61.4m/s)。

易积水路段青岛

根据市气象局预报: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预计于8月10日夜间至12日在山东半岛南部沿海登陆影响青岛市。大风及强降雨天气时,海边风大浪高,易出危险。瞬时强降雨可能使辖区部分低洼路段出现积水,给人员、车辆出行造成不便和安全隐患。请您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在恶劣天气时,要选择安全的出行路线,避开风险区域及低洼易积水路段,确保人身及财物安全。

市南区前海一线汛期风险区域

市南区前海一线汛期高风险区域有10处,分别是小麦岛周边、奥帆中心临海一线、五四广场前海周边一线、太平湾花石楼至锦绣园附近海域、汇泉湾海域、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栈桥两侧区域、八大峡广场、团岛。低风险区域有5处,分别是第六海水浴场、小青岛公园周边、鲁迅公园临海一线、第三海水浴场、天林花园至音乐广场一线。

市南区18处低洼易积水路段

西陵峡路(太平路至西陵峡三路路段)、广州路(莘县路至云南路路段)、莘县路(广州路至河北路路段)、燕儿岛路书城门口、延安一路文登路路口、太平路常州路路口东北角、南海路汇泉王朝大酒店门前、正阳关路紫荆关路路口、山东路右转香港西路路段、东海路海信大厦门口、延安三路右转东海路路段、香港西路鹊山路路口(东向西)、镇江南路南向北下坡路段、南京路江西路路口东北角、福州路宁夏路路口东20米、宁夏路大润发路段、宁夏路吴兴路路口、山东路澳柯玛桥下。

高密

易积水路段凤凰大街与利群路交叉路口北侧(惠民银行门口)、密水大街与永安路路口西(湖滨花园北门)、永安路与长丰街交叉路口、人民大街——东关小学门前路段、中国银行门前路段、镇府街——顺河路至利群路路段、振兴街——顺河路至利群路路段、顺河路——铁路立交桥、凤凰大街东首铁路桥底、家纺路北首铁路桥底、凤凰大街与曙光路路口、人民大街与家纺路路口、平日路与青龙街交叉路口、青银高速夏庄长征路桥底、青银高速夏庄中心大街桥底、青银高速夏庄五七路桥底、青银高速夷安大道桥底、青银高速徐辛路桥底、青银高速官周路大牟家张户桥底、青银高速大牟家周蔡路桥底、康城大街姚哥庄邮局附近路段及东边的铁路涵洞、旅游路中间路段高速路涵洞、芝张路芝兰庄处的涵洞、高蔡路康庄立交桥涵洞、蔡站立交桥涵洞

青州

暴雨天气,易造成部分道路出现严重积水,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在此,小编提醒广大市民遇强降雨天气,注意绕行低洼积水路段,确保出行安全。

小编梳理了我市城区5处积水易涝点绕行路线,为保证安全,以绕行主要干道为主,按照积水由重到轻的原则公布如下:(由南向北方向)

1、玲珑山路铁路立交桥涵洞

绕行路线一:玲珑山路→旗城路→衡王府路(经过上跨铁路立交桥)→明祖山路→玲珑山路

绕行路线二:玲珑山路→龙山路→海岱路→稷山路→玲珑山路

2、驼山路铁路立交桥涵洞

绕行路线:驼山路→旗城路→衡王府路(经过上跨铁路立交桥)→明祖山路→驼山路

3、益王府路与范公亭路交叉口

绕行路线一:益王府路→海岱步行街→海岱路→圣水路→益王府路

绕行路线二:益王府路→偶园北路→昭德路→圣水路→益王府路

4、海岱路铁路立交桥涵洞

绕行路线:海岱路→尧王山路→益王府路(经过上跨铁路立交桥)→北海路→海岱路

5、昭德路铁路立交桥涵洞

绕行路线:昭德路→尧王山路→益王府路(经过上跨铁路立交桥)→香山路→昭德路

未来天气

具体来看,预计10日,强雨水将主要集中在山东中东部地区,而以山东南部多地最为猛烈。届时,临沂、日照、枣庄、潍坊、烟台、青岛将成为暴雨的集中区,其中青岛、潍坊、日照局地还将有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身影。

到11日,山东中东部的强雨水还将继续增强发力,届时,济南、滨州、东营、淄博、潍坊、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将普遍迎来暴雨以上的雨水,尤其是东营、潍坊、青岛、烟台、威海五地,将可能普遍出现大暴雨的级别。

青岛游记40字英语作文

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 高原反应

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编辑本段症状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编辑本段症状分析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1]

编辑本段主要病理

高山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 高原反应

少,低血氧。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近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曾经测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个人完成运动的能力只有海平面的53%。

编辑本段急救治疗

高原反应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及时就地进行自救互救呢?

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重要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 高原反应

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4毫克(仅口服一次)。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避免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

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这种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呼吸性硷中毒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硷中毒。呼吸性硷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预防呼吸性硷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硷中毒。 面对高原无须勉强 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锻炼就可以克服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一、患下列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 初次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如发现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请勿盲目进入高原。如果只患有一般疾病,必须预先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随身携带氧气等。 二、到达高原后应注意事项 1、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严重的会有头痛、全身肌肉痛、失眠等症状。但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1-3天后,上述症状都会好转或消失。反应缓解之后,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安全。 2、人们常常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所以,如果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处时较轻微,就最好不要吸氧,这样会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3、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能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 4、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要大量饮水,越多越好,只要能承受。 5、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这一条要从一进高原就开始做,很多人刚到高原没有什么反应,就自以为是,结果晚上出现症状,这时后悔就晚了。 6、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 7、进入高原后,最好先到低海拨的地方,再到高海拨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适应高原气候。旅途尽量安排轻松,行程适当宽松。 8、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反应较轻,可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好转或消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如果实在受不了高原反应的折磨,只好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内地了,一般情况可以立即得到缓解。 9、常有传说有人在西藏因高原反应而丢命的,其实真正丢命的原因一般都是因高原反应而引起的迸发症。所以一般都会劝说有感冒,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不要进藏,就是怕因高原反应而引发这些疾病。 10、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宾馆入住,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很舒适的休息,这样可以从心理上及身理上得到放松,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另外,睡眠时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 11、选择较好的旅游车辆,如高档越野车(目前西藏最多也是最好的是日本产丰田沙漠王子越野车)或宽松的进口面包车,使旅途更舒适。 12、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红景天、肌肝片、葡萄糖等,进山前二天开始服用,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 13、防晒措施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对于缓解高原反应也有间接的作用。

台风什么时候到青岛

2004年7月24日 ; ; ; ; ; ; 星期六 ; ; ; ; ; ; ; 晴

; ; ; ; ; ; 今天,青岛的天气格外晴朗。一大早,我们便乘车前往青岛的旅游圣地――崂山参观游览。以前,我从蒲松龄《崂山道士》中知道了崂山。今天,真的来到崂山,才知传说中的崂山不仅是一座道观,而且奇峰突兀,怪石嶙峋 ,深谷幽洞,飞瀑流泉,树木遮天,那山、那水、那石就好似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我惊叹不已!

夏令营带队的老师终于说完了他要叮嘱我们的话,我和另外一个小营员就像两只飞出牢笼的小鸟,快速向崂山顶飞去。一路上,我们时而攀石,时而涉水。路边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微风中不停地向我们点头,好像在说:“欢迎你们――远方的小朋友!”

崂山真美呀!清澈的溪水在我脚边淙淙流淌,山路随着溪水曲折迂回,险峻的悬崖奇峰怪石随处可见,更妙的是还有一些又大又漂亮的蝴蝶在我身旁翩翩起舞,令我陶醉。当前方发出巨大的流水轰鸣声时,我快步飞奔到崂山第一瀑布――潮音瀑前,只见那泉水飞流直下,跌入深似大缸的洞湾,溅起了朵朵水花,让人觉得浑身舒展、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到了集合的时间,我急忙往山下走去。虽然这次我和伙伴们没有爬到山顶,但崂山的美丽还是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里。

关于2005年10月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资料

台风2023年7月28日下午到夜间时候到青岛。

山东省气象台于7月26日13时10分发布雷电**预警,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低槽共同影响,预计26日下午到夜间,济南、泰安、淄博、潍坊、临沂、日照、枣庄、青岛、烟台和威海有强对流天气,伴有明显雷电,局部有7—9级雷雨阵风和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水量50—80毫米,其他地区局部有雷雨或阵雨。

预计,“杜苏芮”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维持后逐渐减弱,将于今天夜间至明天早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并于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3—15级(40—48米/秒,台风级或强台风级)。

应对台风的措施(部分):

1、关注天气预报和警告:台风预警通常提前发布,防止灾害开始前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每天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警告是保护自己的首要步骤。

2、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水:在台风来临之前,确保储备足够的非易腐食品和饮用水,以供数天使用。这可以避免恶劣气候期间食物和水的短缺。

3、安全撤离:住在容易受台风影响地区的人们应该知道如何撤离到安全地点。提前确定最近的避难所或临时安全场所,并熟悉撤离路线是至关重要的。

4、室内保护措施:加固家庭建筑物,使用厚胶带或木板封住窗户和门,以防止玻璃碎裂。移动易受损的家具和电器,以免在暴风雨中造成额外的损失。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六人物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在轨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那间,太空人发出指令,舱上的切割器会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坐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同特征量体制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

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共八类六十四种,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两岸可以实现和平统一。

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以及《六骏图》、《神舟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各地回应

香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祝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立法会议员发贺卡给中央。

美国 - 美国院发言人埃雷利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三个国家能成功发展载人航天科技,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发展太空研究

美国太空总署署长格里芬10月12日发表声明,指神舟六号升空证明中国已跻身「精英国家」之列。声明指,「中国再次展示,她是其中一个能载人上太空的『精英国家』之一。我们祝愿他们任务顺利,并期待他们的太空人安全归来

俄罗斯 - 俄罗斯航天局副主管莫尔西耶夫说:「再有强国加入这个太空俱乐部。我们期望在所有范畴上跟他们进一步合作,包括载人航天飞行。」他又指,俄罗斯正「密切关注」中国的太空

日本 - 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亦祝贺中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并表示这与中国增加的军事威胁没有关系。

神舟飞船为何能直接载人航天飞行

前苏联、美国在飞船正式载人太空飞行前,都进行过数次飞船载猴子、狗或猩猩试验,检验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我国自1999年开始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至今,却从没有在飞船内进行过动物试验。

有关专家解释说,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之所以不进行动物搭载试验,主要基于3个理由:一是动物的生理系统和人的有区别,测量的数据未必可靠,一旦发生意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二是猴子上了飞船,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容易闯祸。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前苏联和美国进行动物搭载试验,是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上天,长期的失重环境对人的生命有没有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通过搭载动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现在国外已有载人航天的经验了,表明人在太空中进行飞行是可行的,如前苏联有一个航天员曾在太空飞行、生活了400多天,回来后仍然很健康。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仪器模拟掌握在太空中飞行身体的各种变化数据,并且通过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神舟号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前,就不需要再进行搭载动物试验了,而用模拟人进行太空轨道飞行试验,利用模拟人身上携带的科学装置,提供人在太空中飞行的各种数据。这样会使我们的试验更科学、更合理。

神舟六号创下的“第一”

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神五”仅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大大增加。在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飞行控制越复杂。飞控系统人员对计算机终端进行了更新,数据记录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神六”制定了在轨运行时的150余种故障模式和对策,如果故障严重,飞船在每一圈都能应急返回。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这一次,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实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人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实现质的飞跃。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10月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六”进行首次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因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决定在“神六”飞行到第30圈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系统。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航天服重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

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

“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只吃了小月饼等即食食品,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长时间飞行一定要有食品加热装置,所以这次航天食品专家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能在30分钟里加热食物。

首次启用太空睡袋

杨利伟躺在座椅上睡了两觉,其间熟睡有半个小时。这次飞行,两名航天员第一次用上太空睡袋,睡觉时间增多了。飞行时间加长后,航天员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这次专家们用保暖织物设计了太空睡袋,固定在轨道舱舱壁上,以供航天员休息。

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

杨利伟在太空没有上厕所,“神六”首次在轨道舱里装备了大小便收集器。在太空上厕所是个麻烦事。上次飞行中杨利伟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收集器,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神六”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这艘飞船提高了冷凝水汽的能力,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改进了座椅的着陆缓冲功能,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还能让航天员在返回途中靠座椅提升仍然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

与上一枚火箭相比,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有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枚火箭第一次在逃逸发动机上增加了安全机构,防止火箭误点火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射的安全性。

首次安装了摄像头

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上第一次安装了摄像头,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这一次在火箭上增加了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火箭外面。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与“神五”着陆场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六”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多天内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因此,在选择飞船着陆时间时,无法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副着陆场与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相隔1000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

火箭的监视器——车载遥测站分布在酒泉、渭南、青岛三地,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发射飞行全过程中遥测测量任务,这些数据可以使地面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箭的运行状态。这次分布在酒泉的设备中新增了图像传输设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第一次使用。这一设备能够将发射过程的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这和以前只能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火箭的飞行状态相比,是一个大的飞跃。

首次使用新雷达

“神六”的主着陆场首次使用了LAP-3000风廓线雷达和102米高的测风塔,大大提高了对浅层风的预报精度。

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