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最新24小时地震查询山东_最新24小时地震查询

tamoadmin 2024-09-11 人已围观

简介1.福建地震预测2.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多少日3.洛杉矶地震的最新情况4.山西阳泉刚才地震了吗?5.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吗?这是一篇介绍 德州市地震台工作的新闻报道 里面可以对地震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略知一二 还是很辛苦的设在市地震局3楼的监测中心看起来和企业的信息中心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几个大型的机箱、机柜及一排排监控显示器。但从控制台不难看出,这里更类似于公安系统的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监视着地

1.福建地震预测

2.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多少日

3.洛杉矶地震的最新情况

4.山西阳泉刚才地震了吗?

5.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吗?

最新24小时地震查询山东_最新24小时地震查询

这是一篇介绍 德州市地震台工作的新闻报道 里面可以对地震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略知一二 还是很辛苦的

设在市地震局3楼的监测中心看起来和企业的信息中心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几个大型的机箱、机柜及一排排监控显示器。但从控制台不难看出,这里更类似于公安系统的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监视着地震的发生,以便迅速地判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震级,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些图都像是人的心电图,是代表什么呢?”在台网中心的一排电脑前,其中一台电脑上呈现着曲线波动,看上去就像人的心电图。夏岩介绍,这些都是我市各县市区实时传送的深井摆测震波形数据,一旦发生异常,曲线将呈现剧烈波动,如果确认是地震,地震台值班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对我市测震台网数据做速报分析,并及时上报省地震局台网中心。同时地震波形信息会自动传输到地震局台网中心。根据其他水位、水温、地磁等前兆,台站人员也需要加强震情值班及时搜集前兆异常数据,看会不会发生余震或大地震。

福建地震预测

四川一定还会有地震的,这个不用质疑,只是现在全世界地震预报的水平,无法预报出下一场地震在哪里,什么时候发生。

四川面积很大,并不是整个四川都会地震,而只是一些地震带容易地震。下面我介绍下四川的地震带,你可以看看你家是否在其附近。

四川有很多地震带,其中活动性最强的有6个:

一、鲜水河地震带:从甘孜附近经炉霍、道孚、康定到泸定与石棉之间,这是四川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

二、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从石棉经冕宁、西昌、普格、宁南,进入云南与著名的小江地震带相连,这是四川境内活动性仅次于鲜水河的地震带。

三、龙门山地震带:就是引起汶川大地震的地震带,它的北段和中段在几百年里估计不会有大地震了,但是南段(宝兴-天全-泸定)则完全有可能发生地震。

四、江地震带,位于四川西部与西藏接壤的江沿岸一带。

五、马边-昭通地震带,四川马边至云南昭通。

六、岷江地震带, 位于岷江上游,茂县以北的岷江沿岸附近。

这些都是曾经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的著名地震带。

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地震带,例如最近发生攀枝花地震的红格-元谋地震带。

在四川的比较小型的地震带中,有两条值得特别注意,一条是龙泉山地震带,另一条是华蓥山地震带,它们虽然从来没有发生过六级以上地震,但是由于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其所经过的地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即使发生较小的破坏性地震也可能引起较大的损失。

四川盆地中部的丘陵地区,例如南充、内江、遂宁等地,则属于地质非常稳定的地区,很难发生破坏性地震。

不过总的来说,地震是小概率,我们不应该整天紧张。对于生活在地震带的人来说,注意学习防震避震知识,掌握地震逃生要领,则是必要的。

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多少日

额,我是回到晋江才听说福建泉州要地震的。

很确确的说,地震时不可能提前这么久知道的

这个是一位网友的回答。你可以看看,我觉得他说的也很有道理

网上留传的版本:

李四光曾预测要发生地震的4个地方现在巳有某3个地方都发生了,包括唐山《16》,台湾《1999》,四川《2008》,福建《?》唯独剩下一个地方,就是福建,泉州可能在劫难逃.专家预测,据说福建地震于2010年8月13日来临,以后还会有六十多场余震,震中为漳州市,约为6~8极,请大家做好防范工作。如今地下火山活动加强,厦门的火山有可能重喷!赵家堡有动物异常现象,深土,霞美,等沿海地区,海水升温九点三摄氏度不等,浮游生物剧增,还出现了一种于唐山相似的迹象,连天大雾,春季很冷,阳光极少,使人心情烦恼,专家用生物探测器表示,轰鸣声增大,会使人食欲不振,等等迹象让人不得不信服,漳州县市大部分官员都正准备逃离,分别往广东,江西,等地,却以出差为理由。有人问道出差用的着一家人全去吗?官员哑口无言,所以请大家注意了,请大家转载,8月13日起,全漳州市会停工一星期,请大家做好防范。本报道由《腾讯报道》刊发

福建地震局辟谣:

网上传言李四光曾预测要发生地震的4个地方现在巳有某3个地方都发生了,唯独剩下一个地方,就是福建,泉州可能在劫难逃。似这类地震谣传原本可置之不理,明眼人一看谣言并不高明,看似“高明”些,打着某专家的旗号作预报,传播小道消息。但偏有人要信,传之甚多、以讹传讹,危害极大。特别每当一次大地震发生后,这种传言渲染危害更大。年纪稍大的人都记得唐山大地震过后,八十年代初,也有一次谣传福建泉州要发生8级大地震的经历,那时害得华侨大学海外学生大批外逃避震,银行门前排长龙取款,一哄抢购方便食品等,造成社会波动、影响恶劣,更有甚者境外某些侨报推波助澜,头版大幅报导这一消息,登得也是所谓李四光预测×××发生8级大地震等等,一时沸沸扬扬说三道四,结果当年并没有发生大地震,何况至今都没有发生8级大地震。时过境迁,在今天全民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30年后再掀波澜,老调重弹,其危害依旧。今天我们国难当头,举国同哀。我们要众志成城、全身心抗震救灾,有理由可以不理这一些传言,把精力投身地震监测预报、抗震救灾中。然而,既是干扰就得排除,我们可以负责地说,大家不要听信这一类传言。

地震预报是一个至今仍未过关的科学难题,要确切预报从科学意义上讲不仅没有实质上的突破,而且预报水平也很低,尽管公认中国还是世界领先,我们还在探索之中。李四光先生是地质力学的奠基人,身前为地震预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对他充满了敬意。对预报阶段地点的准确判断从来是一大科学难题,地震究竞在哪里发生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依然有困难。更何况传言说得有榜有眼8级地震就在福建、在泉州,这能信吗?400多年前泉州海外有过大地震是史实,然而要说未来地震会在泉州的依据又是什么呢?退一步讲地震成因复杂且不说,专业队伍的预报方法也还不过硬,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难以保证预报的成功性和准确性。更何况什么“李四光预言…”说得神乎其神,30多年前就演绎过一回了,今天看来也不新鲜,在福建已见怪不怪了。每有大地震后都来说一次,什么应验了,什么在劫难逃…。当然,对此类地震传言的分辨,也是对我们民众心理、思想素质、科学素养的考验。坦诚地说,面对汶川大地震我们痛心悲伤,可一句句为“中国,加油!”使我们群情振奋,为了汶川灾区重建我们要用心捐助、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充满信心共度难关、战胜困难才是应有的体现。在这里,利用这个机会我也向网友交心,同是晋江人,难道我会不关心泉州吗?我尤其关注福建地震,福建是我可爱的家乡,泉州是我可亲的故乡,尽管它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又与台湾隔海相望,时而还受台湾大地震的波及影响。作为地震战线的老兵,我目睹了30多年来福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省、市各级领导重视下,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开展预测地震,认识地震、积累资料、台网数字化改造、开展地震监测预报,也同全国地震人一样感受过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又承受了唐山大地震灭顶之灾的苦难,这是血的教训。居安思危!

今天,我们还要承受空前强烈的汶川地震的灾难,我们万分悲痛。汶川大地震后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派出现场工作队奔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我们切实加强了地震监测,24小时不间断实时分析资料,尽心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大家理解,不能让一些不负责的媒体或个人通过网络散发传言,忙中添乱。大家多一分理解,少一分不必要的担心。尽管福建历史上和现今都有地震发生,我们分析全省区域地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结合地震构造判定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空间范围,划定地震潜在震源区,分析判断地震的强度和频次,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得到看法认为,福建大陆地区尚不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从分析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确定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函数提供依据和有关参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目前构造活动的状况也表明,现今也没有发现可能形成震前某种规则的图像或是显示中等强度地震明显集中的部位,或是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地点。对我们来说,地震预报工作中的任何一次成功或失败都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地震预报的成功是一种,吝啬的大自然并不是每次都把赐给地震人,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

洛杉矶地震的最新情况

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10日

临震应急期有一定的时限。一旦预期的地震发生,临震应急期随即结束,地震应急工作转为震后应急阶段。

临震应急是指发布了地震临震预报后,地震发生之前在预报区取的紧急防御行动和措施。

临震应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使财产、重要设施不受或少受损失,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和扩大。1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成功地发布了临震预报,并取了有效的临震应急,极大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证明临震应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地震临震预报的发布,预报区立即进入临震应急期,实施地震应急预案,取有效的避震和紧急防护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重要设施不受或少受损失。

一、临震应急的特点

临震应急是在发布地震临震预报之后所取的紧急行动,与其他地震应急尤其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反应相比,更为复杂,更具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工作内容比较复杂

临震应急既要考虑震前的应急防御问题,又要考虑震后快速反应、紧急救援以至救灾问题,还要考虑地震虚报引起的社会问题及其消除措施。

2.实际效果存在风险

临震应急是与临震预报联系在一起的,而目前地震预报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类应急是有风险的。如果临震预报是成功的,由于震前取了积极的应急措施,将会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15年2月4日我国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发布了临震预报,取了相应的对策,仅1000多人遇难,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1990年6月21日,与海域人口、经济和自然条件相当的伊朗鲁德巴尔地区也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因为震前没有预报,死亡人数高达4万有余。

能产生高效益的行为,必然具有高的风险。如果临震预报没有成功,不可否认,不仅会造成因临震应急取的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和消极效果。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忽视,那就是在临震应急期内未发生预期的地震而终止应急,其后不久在预报区内又发生破坏性地震,那么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3.地震部门责任重大

由于临震应急对临震预报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临震应急期内所取的紧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与震情的发展有关。比如应急一开始,可以对该预报区的人员避震疏散,一旦震情更为急迫,那就要组织人虽避震撤离了,而对震情的监视,正是地震部门的职责。因此,地震部门在临震应急期对震情发展的监测预报及据此提出的应急建议,可以说在临震应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地震预报的探索性更加重了地震部门的这种责任。

4.应急时间必须严格

正因为临震应急有较大风险,因而必须规定比较严格的应急期。这样,既可确保预期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由于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而取得显著的效果,又能在预期地震未发生的情况下避免由于应急行动而造成的更多的损失。《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10日”是十分必要的。

二、地震部门行动

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一经发布,在省地震局和预报区内各级地震部门都要立即启动各自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应急行动。

(一)省地震局的应急行动

1.成立应急指挥部

众所周知,任何—次行动都必须有行动的组织指挥机构。临震应急也不例外,需要在省地震局内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局长或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任总指挥,其他局领导任副指挥,有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按应急预案要求,统一组织指挥辖区内的临震应急工作。

2.强化震情跟踪监视

(1)加强现场跟踪。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前往预报区或发现异常的地区,会同当地地震部门及应急前已到现场的工作组,进一步核实原有的异常,及时捕捉新的异常,尤其要将重点放在宏观异常和临震异常上。对各类临震异常要及时分析,并将异常情况与分析结果立即上报省地震局,既不能忽略真正的异常,又不能轻信虚的变化。

(2)加强震情监测。

①原有的前兆观测台站,属于人工观测的要加密观测次数;属于自动记录的(包括传输在内)24小时不能离人,以便发现有用的临震信息。

②必要时可在预报区内或其边缘增加有可能发现临震信息的前兆观测点,增强监测能力。

③必要时可在预报区内或其边缘布设流动测震仪以记录前震;或增加流动重力、形变与地磁等观测,进一步增强监测能力。

④可在预报区内或其边缘布设流动强震观测网,为近场效应的研究积累科学资料。

(3)加强震情分析判定。

①增加地震会商次数,要求每天都要处理观测资料,进行会商,发现特殊情况要紧急处理、会商。

②增强震情会商意见的上下传递,这里包括预报区内的地级甚至县级地震部门、进入预报区的现场工作组。这样有利于对震情发展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

③必要时可以召开有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专家小组、省地震局和预报区内外有关地震部门参加的联合紧急会商会,对震情进行分析判定。这种会可以在省地震局内召开,也可以在预报现场进行。

3.做好应急参谋

根据震害预测结果,向省提出部署社会应急工作的建议,内容包括:召开省级临震应急工作会议,通报震情,部署落实临震应急的有关工作和抗震救灾的人力、物力、财力准备;[1]

山西阳泉刚才地震了吗?

2008年7月29日周二,美国加州的洛杉矶发生5.4级地震,很多居民感到强烈震感,仅有数人受伤,但没有出现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今年4月份,加州南部也发生了一次5.4级的地震。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表示这次地震提醒要做好准备,很的是,没有人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洛杉矶警方说,位于市中心的一个酒店出现一些结构性的损害,但没有人员伤亡。白宫发言人称有一些未经证实的轻伤报告。5.4级地震,被认为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以“温和”,可以导致轻微的损害,建筑物和其他结构。到目前为止,今年美国共有39起震级在5.0和5.9之间的“温和”地震,全球790起。

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的地震学家凯特赫顿称:“这只是一次尝试,一个小的尝试”,“这是小的和温和的,这次地震可能是一次更大的地震前兆,有5%的几率发生”,不过24小时之后,几率就会降至1%,她同时提醒人民,随时发生。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地震数据显示,地震

震级为里氏五点四级,最初该机构曾公布震级为五点八级。地震震中位于洛杉矶市中心以东四十六公里处的圣伯纳迪诺县奇诺岗市(属于大洛杉矶地区),震源深度为十三点六公里。洛杉矶县应急指挥中心官员称,没有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报告。不过,洛杉矶市警察局报告说,位于洛杉矶市的南加大医疗中心有轻微的建筑物受损报告。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已经启动紧急响应机制,应急部门官员呼吁民众减少不必要的手机拨打,因为南加州的移动通讯系统一度严重超负荷。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民众同时拨打手机,导致洛杉矶地区的移动电话系统几乎瘫痪,手机显示有信号,但无法呼叫。地

震过后二三十分钟,移动通讯系统逐渐恢复。

加州交通管理局官员称,地震并没有打断洛杉矶地区的高速公路交通系统,交通秩序如常,车流没有受阻,也没有发生因地震引起的事故,目前交通管理中心正在密切监视高速公路和其他公路的交通状况。

2008年四月份,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南加州大学地震研究中心联合发表的地震报告称,三十年内南加州发生类似一九九四年洛杉矶北岭六点七级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七。一九九四年一月,洛杉矶地区的北岭发生里氏六点七级地震,造成七十二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二百五十亿美元,是洛杉矶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吗?

没有。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查询得知,山西省阳泉市在2023年8月25日最近一个月都没有发生过地震。最近24小时内,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发生了5.8级地震,广东河源市源城区(有感)发生了2.8级地震。

俗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在快速进步的科技推动下,人类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太空,人造卫星、探月火箭、火星探测器,再加上人类从地球上通过天文望远镜对太空进行观测,可以说,人类在太空的探索上已经走得很远了;然而,对于自己脚下的地球,人类所知却依然有限。地震孕育在地表以下十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深度,目前人类最大的探测深度只达到距地表10千多米,并且探测数据的积累也非常有限,因此距离探知明白地震成因、甚至准确预报地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地震预测与地震预报

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预报是很含糊的,它可以区分为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两个密切相连的环节。地震预测是根据所认识的地震发生规律,用科学方法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做预先估计。地震预报则是在具备一定可靠程度的前提下,由权威部门把地震预测的意见向公众宣布,有实用价值的地震预报必须同时报出时间、地点和强度。

地震预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才开始开展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变动过程,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有众多未知因素存在。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量如地震波等,但这种观测通常是非常不完善的;在地表所能观测到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往往不能确定。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地震预测可以从地质结构上判断地震。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上层,研究已发生的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应有助于今后判定何处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背景。但有些地震发生前,其地质构造往往不明朗,震后才发现有某个断层,才认为与地震有关。地震预测还可以从统计概率中推算地震。对过去已发生的地震,运用统计方法,从中发现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别是时间序列的规律,根据过去以推测未来。此法把地震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因需要对大量地震资料作统计,研究的区域往往过大,所以判定地震的地点有困难,而且概率推算很难准确。再就是从地震前兆的各种异象来预测地震。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各种参数,以及地下水甚至某些动植物等的异常变化(可称为“异象”),可能找到有用的地震前兆。前兆研究中的最大困难是,观测中常遇到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干扰,而所谓的前兆与地震的对应往往是经验性的,还没有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可靠前兆。

无论是根据地质结构判断地震,还是从概率的角度或从地震前兆来预测地震,都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地震预测的问题。实际取的是综合的办法,把几种思路所得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参照,努力对未来的地震活动做出估计。由此可见,预测地震绝不是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有能够做到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准确,预测才是有实用性的。而只有在这种预测基础上,权威部门才会向公众发出地震预报以及时避险。

目前在世界上,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难题。许多国家能够做到全天候地观测地层变化情况或避开地震高发地带。如在美国加州,随时可以从网上查到加州每天24小时内发生地震的概率;日本则有一个频道实时公布地震实况,让公众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取相应防范措施。但这些只是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活动,来推测出微小地震的发生概率。而完全准确地预测出重大破坏性地震,目前仍然做不到。

民间人士的有益探索

在地震的预测和预报方面,民间人士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上看天,下着地,天地变化有联系。”在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应力的积累加强和集中释放,导致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的粒子流和热电流,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后附着于大气粒子上,成为大气中的凝结核心,并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引起天气的异常变化,如久旱逢雨、久雨忽晴、暴风大雪、酷冷酷热等,所以有民间人士据此预测地震即将发生。

民间人士中对地震云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进而预测地震的比较多。20世纪60年代,日本地震专家健田忠三郎提出了用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的观点,认为在地震发生前地球内部集聚了巨大的能量促使地热升高,空气升温,成为上升气流,并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在1 000米高层形成细长的稻草绳状的云带,但这种说法却遭到了气象地震研究专家的质疑。我国学者吕大炯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地震云可能出现在震中区上空,也可能出现在那些远离震中区而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这些应力集中的断裂带受到远处震中区传递来的应力时,应力集中加剧。强应力作用使岩石挤压摩擦,造成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出地面,并上升到高空,形成条带状地震云。另外,地热也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来加热断裂带上空的各种微粒而使大气升温,导致条带状地震云的产生。辐射状地震云则是由于震中处于某些应力高度集中的断裂带交汇处,应力随距离而衰减,焦点即对应震中的位置。

民间人士通过对地震云的观察,来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有人认为,地震云持续时间越长,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越短;地震云的颜色越恐怖,则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也有人认为,地震云越高,震中越远;地震云越低,震中越近。也有人根据地震云的形状、颜色、大小来确定地震发生地点的远近、震级大小,发震时间的远近。这些研究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也并不是一定准确。

民间人士通过对地震前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预测地震,这样做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地震的发生与这些现象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因此,就民间人士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所进行的努力,我们还不能确定其效果。

我国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针对目前出现的国家地震部门和民间人士在地震预测上的现状,有观点认为应该加强对它们的整合。无论是国家地震部门,还是民间力量都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国家地震部门,在科技力量与的关系上都比较容易理顺,人员稳定,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有先进的地震科学仪器;缺点在于灵活性不足,可能出现沟通不畅而延误预报时机之类的问题,另外人手有限也是一个问题。民间的研究力量和群众防震组织在地震研究和预报上的优势在于人员众多且分布广泛,这在特别是不需要高精尖仪器也能够观察到的震前现象方面特别有用,在地震研究和预报上会有一些创新观点,受束缚较少;劣势在于没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缺少先进的地震科学仪器,与等相关部门沟通上容易受阻,对可能引起恐慌的预报不够慎重等。国家地震部门和民间研究力量之间的作用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且存在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因此,通过对国家地震部门和民间力量的整合,发掘出行之有效的地震预测的工作方法,权威的地震预报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发布,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我们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按照院规定的程序及时发布。除发表本人或者本单位对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及进行相关学术交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根据地震监测信息研究结果,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做出预测;其他单位和个人通过研究提出的地震预测意见,应当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书面报告,或者直接向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书面报告。收到书面报告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进行登记并出具接收凭证。

观测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也可以直接向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登记并及时组织调查核实。知识点关于地震云的争论

一些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地震的危害及防震避灾知识地震的危害及防震避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