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江苏省天气预报共享平台_下载江苏省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07-22 人已围观

简介1.国土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2.QQ电脑管家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3.幼儿园与您共享小知识4.矫梅燕副局长在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6.什么是游戏思维?玉渊潭天公众号是央视常驻外交部的记者号,属于央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财经、体育、突发等新闻信息以及天气、路况、直播等服务信息

1.国土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2.QQ电脑管家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

3.幼儿园与您共享小知识

4.矫梅燕副局长在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

6.什么是游戏思维?

江苏省天气预报共享平台_下载江苏省天气预报

玉渊潭天公众号是央视常驻外交部的记者号,属于央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财经、体育、突发等新闻信息以及天气、路况、直播等服务信息。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是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创办的,办公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10号1号楼、2号楼。

公众号介绍:

央视网是中国网络电视台旗下互联网站业务,也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为特色,以互动和移动服务为基础,以特色产品和独家观点为核心,面向全球、多终端、立体化的新闻信息共享平台。

央视新闻的微信公众号是cctvnewscenter。

搜索关注的的具体步骤如下:

打开微信,点击打开右上角的“加号”。在弹出来的窗口中点击打开添加朋友中的“公众号”。在弹出来的窗口中点击上方的输入框,输入“cctvnewscenter”。点击搜索之后,选择对应公众号点击关注即可。

国土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气预报不准的七个理由

古时候,天气预报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不准,需要找理由吗 不需要;天气预报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确”上。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我经常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已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具书卷气的嘲笑了。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代天气预报已经不再是仰望天空、应用谚语,或者靠24节气来推算、靠观察蚯蚓、青蛙的活动来判断的古老行当了 世界气象电视节的吉祥物就是青蛙,以纪念青蛙为天气预报曾经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

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台风就再也没有逃脱人类的眼睛;天气雷达问世以后,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对于那些长途跋涉的冷空气的行踪,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性地分析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那还是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寻找7个理由吧。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一个职业人,总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机会,也总会有“走麦城”的机会,不可能永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天气预报正因为相对准确、存在局限,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面对错误的心态能更好一些,我们的疏漏会少一些,大家的理解会多一些。我们的职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反思错误的勇气。

7个理由说完了,可能很多人不见得同意我的分析,不过,如果有一天,当天气预报精确得不再需要理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肯定会有更多快乐的理由。

摘自: ://news.xinhuanet/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QQ电脑管家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

国土资发〔2011〕13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单列市国土主管部门,气象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 《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11〕20 号)、《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11〕33 号)和 《国土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的框架协议》有关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共同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围绕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用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依托现有,共同推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综合的地质灾害气象观测站网,加快对易发区及周边地区气象观测站的升级改造,加强对已建气象设施的维护和保障,使气象观测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满足地质灾害易发区市 (地、州)、县 (区、市)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

二、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加快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会商机制,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要建立应对恶劣天气特别是突发强降雨等极端气象条件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国土部门应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一旦发生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灾害性天气,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对防范工作。气象部门应加强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组织开展加密观测和针对性的预报服务会商,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并提出相关防范意见和措施建议。要依托现有通信专线,进一步加强双方信息数据共享,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灾害数据的充分共享。要进一步加强应急联动能力建设,完善双方信息互通制度,拓展灾害应急联动方式渠道,丰富应急联动技术手段。双方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部门、联络人员及****,做到责任到人。

三、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

要加强科研和联合攻关,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联合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观测站建设安装、运行维护、检测校准、通讯协议、信息交换共享、预报服务产品制作、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充分利用各自的和技术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工作,促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的规范化发展。联合加强对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要针对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等特点,联合研发 6 小时间隔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产品,逐步开展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业务。要积极推动基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福建省泉州市、云南省玉溪市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试验研究,探索积累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强易灾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农村等地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传播设施建设,努力拓宽预报预警信息覆盖范围。要加强与广电、电信、城建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建立协同高效的联合响应机制,利用电视和电台、手机短信、城区显著位置电子广告牌等设施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保证预报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播发及时。

五、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地质灾害防治合作模式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根据各地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地质灾害气象业务发展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权责明晰的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服务提供模式。对于面向公众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实况监测信息等服务,属气象部门公益服务范畴的,由各级气象部门无偿提供。对于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个性化地质灾害气象服务需求,由气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协议方式予以提供。

国土部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幼儿园与您共享小知识

1、腾讯电脑管家的天气预报功能是这样的,只要连接网络以后它一般会进行未来多天天气数据的更新。

2、即便没有进行联网,打开电脑以后,还是能预报今天甚至多天的天气状况,数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3、如果是ip解析不正确的话,那估计是用户的网络供应商提供的ip不正确,导致腾讯获取不了ip而检测不到地址的情况,这样就显示不了天气预报了,这种故障只能更服务商联系了。

矫梅燕副局长在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幼儿园老师如何教会幼儿分享

教会幼儿分享的办法如下:(1)向幼儿描述这个社会性技能。

比如,“有时候,当你玩玩具的时候,你的朋友也想玩,你应该跟朋友分享。” “你的朋友想要玩你正在玩的玩具,你可以对他说‘我再玩一会儿’, 玩好以后,把它给你的朋友玩。”

(2)让幼儿描述这个社会性技能。 比如,问幼儿:“当你的朋友想要扰你正在玩的玩具时,你该怎么做?”幼儿重复你之前解释的内容。

说:“对,你说‘再玩一分钟’。玩好以后,把它给你朋友玩。”

(3)向幼儿示范该行为。比如,说:“看我,看看应该怎样分享。”

示范与幼儿分享卡车或玩具。让幼儿说说你是否分享了,问:“我跟你分享了吗?”幼儿回答:“是的。

”说:“对!我说‘再玩一分钟’。我玩好以后,就把卡车给你玩了。”

(4)幼儿向你示范该行为。说:“让我看看你怎样分享。”

说:“对!你说‘再玩一分钟’。你玩好以后,就把卡车给我玩了。”

(5)通过跟幼儿的一个同伴示范,教会幼儿掌握该社会性技能。比如, 问:“我做什么了?”幼儿描述你所做的事。

(6)幼儿跟同伴展示。比如,说:“让我看看你是怎样跟乔舒亚分享的。”

(幼儿跟同伴展示)说:“很好!你说‘再玩一分钟’。你玩好以后,就把卡车给乔舒亚了。

2.幼儿园中班小小播音员说什么好

中班的小朋友已经可以说些简短的句话,可以说就季节来说说春天的变化,也可以就当前需要预防疾病来说说需要注意的事等等。注意语句不要太长,要让幼儿容易记住且易说,具体内容如下(后面附有范例):

1、天气预报

作为幼儿园中班的小小播音员,可以讲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内容,比如可以说一些提醒小朋友们,天气逐渐变凉,请大家注意保暖。”等,这些话语也比较简单,小朋友也能够记住。

2、关于卫生方面

比如让小朋友们注意卫生,勤洗手,普及让幼儿知道应及时大小便,大小便应在适当的地方,爱清洁等。

3、猜脑筋急转弯

广播时也可以出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小朋友们一起猜猜,活跃气氛,调动幼儿的兴趣,另外也可以带动他们参与进来。

4、生活小百科

可以讲一些生活上的小常识,比如“为什么上完厕所之后要洗手”“为什么用红灯和绿灯做信号灯”等等诸如此类的,记住,分享的小常识最好和幼儿身边最切身的。

5、安全小知识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这时,作为小小的播音员可以讲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比如可以说些让小朋友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等。

注意事项:

1、如果小朋友在播音时比较紧张,家长或者老师可以事先让小朋友演练一遍,一方面可以在孩子播音时,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孩子的胆怯感。

2、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也最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比如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都可以作为广播的题材。

范例: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广播。今天我们将和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清晨时光?

苏:大家好,我是中班的小小主持人苏。

首先,我想提醒小朋友们,天气逐渐变凉,请大家注意保暖。?接下来请我们班级两个小广播员来给大家讲两个生活小百科?

原:大家好,我是中班的小小播音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用红灯和绿灯做信号灯么?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因为红灯和绿灯比其它颜色的灯光传播得更远,司机叔叔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可以保证安全行驶。

另外,红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习惯上用红色来表示危险的信号,绿色总表示和平或平安。因此人们用红灯表示停止、绿色表示通行。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么?

苏:听了这些生活小百科,小朋友们还知道其他的小常识么?知道的小朋友可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合: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的广播结束了,我们下次再会。

3.幼儿分享行为对幼儿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1、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

2、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3、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Damon(17)的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儿童,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

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一、树立榜样

老师及父母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他们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教师与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作好良好榜样。

在园时,教师可利用玩玩具、分发物品等时候,有意识的将它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如:对幼儿说:“可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把你手里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在家里,让孩子请爷爷、奶奶等一起分享,逐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除了老师及父母应树立好榜样,同伴之间也是学习的榜样。当幼儿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物品时,老师应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既树立了好榜样给幼儿学习,又激发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

二、随机教育

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强、及时有效的教育、激励。幼儿们都喜欢老师的表扬、称赞,因此,不管是物质分享还是情感分享,当有了分享意识和行为的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

及时对班级幼儿进行激励性的榜样教育,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进行赞许、奖励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非常愉快,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分享行为,

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同时班级幼儿也有了模仿学习的榜样,孩子们会纷纷效仿,那么,班级中分享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

三、懂得分享意义,认识分享的必要

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要让幼儿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根据幼儿期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孩子明白道理,让幼儿意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活动。

要让幼儿知道幼儿园中的物品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要让幼儿进行分享,首先要克服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

而要克服这一点,并非言语说教就可以做到的,社会领域的教育本来就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性尤其是分享行为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四、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我们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首位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品质、习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同步,取得一致,将会使幼儿园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利用幼儿园的信息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如“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孩子学会合作”。

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直面交流、个别接触,使家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

平时,孩子会自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展开交流,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支持孩子的分享行为,给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

4.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以下建议值得实践。

其一,以平等态度对待孩子,不专宠不溺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庭成员,孩子是很重要的,但不应该享受凌架于所有家庭成员的专权,该给孩子的自然要给,不应该给的就没必要什么都宠着,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自私。

其二,日常生活中实践分享。在家里,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中,家长都应该实践分享的理念。

家里的好食物,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分享,与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和食物都一人一份,以此让孩子养成这样的理念--“食物和玩具不是专属我一个人的”。 其三,用行动证明分享是快乐的。

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将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给家人或别的小朋友,并且要让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会让大家快乐。如,孩子在吃玩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参与其中,并且表现得非常高兴,也要向他表示感谢。

长此以往,孩子们会明白,与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是快乐的事情。060s。

5.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

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 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让与别的小朋友玩;孩子正吃着东西,你跟他要,他会马上藏起来说没有了。

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些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降低自我中心意识,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 一、教师要适时发挥榜样力量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如在分发物品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些物品让大家分享。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我会有意识地走过去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当某位幼儿有分享行为时,老师要做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二、给幼儿多创造分享的机会 1、设立分享日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日。 比如,“玩具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

再如,“经验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幼儿在展示和讲述的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

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老师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

如请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就可请“小寿星”简要谈一谈成长中值得分享的故事。 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2、开展分享活动 即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 在这一时间段,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

这样的分享活动可给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让他们尽展才华。 3、开辟宠物区 即在教室中开辟一个小小的角落来摆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宠物玩具。

在自选游戏时,幼儿可以随时到这个角区来与小伙伴共同分享自己或他人带来的宠物。 三、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 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所建立的分享规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平等分享 要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交友更多由利益来决定,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

如常听到“**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把带来的汽车给他玩” “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给你玩”之类的话。 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和幼儿进行讨论:是不是带来的分享物只给自己的好朋友?当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时,你是不是很高兴?如果别人不给你玩,你是不是很难过?让幼儿通过换位思考来体会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

2、共同分享 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融洽地进行分享(玩具、食物或其他),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如在搭积木时,大家应商量,分工使用;自己带来的玩具让大家一起玩,带来了好吃的东西应具有足够的数量,这样才能达到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的目的。

在刚实施此规则时,我们先教幼儿协商的技巧。如在与别人一起分享玩具前,要先同别人商量:“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参加这个游戏可以吗?”在分享过程中,老师要协调关系,引导幼儿去与他人使用;在分享后,老师要强化幼儿共同分享的合作行为。

共同分享制度,为幼儿今后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奠定了基础。 3、轮流分享 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轮换使用分享物。

刚开始实施此规则时,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会发生一些争执。 这时,我们可教给幼儿学会说:我也想玩这个玩具,你玩一会儿可以给我玩吗?”渐渐地,幼儿学会了协商,也了解到尊重别人及等待轮换的重要性。

轮流分享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幼儿解决一些分享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在玩具数量少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实现分享,同时为幼儿将来成为守秩序的公民打下了基础。 4、先宾后主的分享 是指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先让别人玩。

当然这种制度开始实施时会使幼儿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自己家里的玩具要先让别人玩呢?这时老师可取换位的方法引导幼儿去思考。如可对幼儿说:“你是否也希望别人先把玩具给你呢?”这样,幼儿就容易调整自己的行为。

6.

小时候的小白兔性格很内向,不太会跟小朋友交往,为了培养她,送去幼儿园后,妈妈就常鼓励她在幼儿园多交好朋友,这样自己在幼儿园就不会孤单了,也不会被别人欺负了。

因为小白兔的嘴巴不是很甜,不太会说话,所以妈妈会让她带一些她喜欢吃的小食品或是她的玩具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分享,小白兔交到了她的铁杆朋友,体会到了分享与交友的快乐与好处,同时也获得了小朋友的喜欢。另外,妈妈还常常鼓励小白兔乐于助人,告诉她帮助他人可以得到别人的喜爱,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所以,在家里,妈妈要求她帮外婆、妈妈、爸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她勤快的能力。爱干家务的小白兔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幼儿园,她会常常帮助老师、小朋友,受到大家的喜欢,老师的表扬。

所以,小白兔也收获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7.幼儿分享意识培养的多种途径 什么是分享

学会分享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好东西就习惯自己先占有,这对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是极为不利的。

通过分享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分享,情感体验,移情,培养,行为,品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肩负着比父辈、祖辈更重要的使命,新世纪对新一代人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而且更要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品质,因而幼儿教育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的目标,旨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智力、人格的全面发展,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而今优越的社会条件,特殊的家庭位置,使孩子们存在着自私、孤僻、独占心强、自我中心、不合群、合作意识差等问题。请看下面二组现象的描述:现象描述一:在一次听小班上《大家一起玩》时,老师问:“玩具怎样玩?”幼儿回答说:“轮着玩。”

老师问:“怎么轮着玩?”大多数的幼儿回答:“我玩完了他玩。”等玩具出现时,95%以上的幼儿就抢着先玩,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表现出独霸意识。

现象描述二:一天下午吃苹果,在无意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到苹果盘前拿苹果时都是仔细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而只有个别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通过这两件事后,我在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这个班的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

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从以上现象看,幼儿虽已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要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反复培养。

下面就谈谈我园在实施幼儿分享活动教育中的一些做法。 一、初步认识什么是分享“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

要想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先对幼儿进行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从教育幼儿爱身边最亲密的人开始。

如:“三八”节为妈妈制作一样礼物,为妈妈做一件事,平时关心帮助比自己小的幼儿,主动向老师询问XXX小朋友为什么没来等,并通过故事《团结果》、《猪八戒吃西瓜》,情境表演《客人来》,歌曲《分果果》等形式来教育幼儿。同时还在小班开展了大型亲子活动“我和父母共分享”把家长请到幼儿园和孩子一起游戏,让幼儿剥桔子、鹌鹑蛋等给父母吃,使幼儿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人分享,懂得只有和大家共同游戏,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增加认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对什么是分享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形成分享意识的一个小小铺垫,接着应该促使幼儿亲自体验分享的快乐,产生分享的情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引导幼儿从物质分享开始,进而至精神分享,从分享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进而至分享幼儿园、家乡和国家变化的喜悦。

幼儿的情感是与认识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向孔融学习,同时在班上开展了“我的玩具大家玩”、“我的图书大家看”等主题分享活动。并把每周五设立为分享活动日,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最心爱的玩具、图书,放在班上的玩具图书角中,同时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幼儿自己介绍玩具的由来,演示给大家看玩具的玩法,并请他邀请几名喜欢这种玩具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玩着各自喜欢的但不是自己的玩具,从“分享”中体验到快乐。

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教师还利用“生日会”的过程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请“小寿星”简要谈谈成长中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通过物质的体验,我们进一步转向精神分享,促使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我们又设计了“小小导游”、“小小播音员”的活动,每天请幼儿轮流将自己感兴趣的事及所知道的新闻“播送”给小朋友,把家乡的变化讲述给别的幼儿听,使全班幼儿分享自己所带来的愉快,如飞飞小朋友的母亲是位导游,在母亲的影响下,飞飞会把古镇的旅。

8.幼儿生活小常识有哪些

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幼儿能够茁壮的成长,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必须要让幼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因此,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幼儿生活小常识,有助于帮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1、拥抱是一种力量,它是父母借着身体的接触在告诉孩子,我们永远爱你。这种爱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营造和谐亲子关系,一是要做到“言传”与“身教”并重;二是要做到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并重。

3、如何管理压岁钱,家长应当起引导作用,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让压岁钱能成为最有效的工具,给孩子上一堂理财课。

4、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发部队,善用好奇心的求知动力,可以孩子智慧之门。

5、家长应注意限制孩子过多地吃糖或甜食,这样易使体内的钙和维生素D被消耗掉,导致身体缺钙。

6、久存的水会被细菌污染,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诱发多种肠道疾病。因此更要切记久存的水不宜给儿童喝。

7、切勿忽视孩子粗粮的摄入,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多给孩子补充粗粮有益身体健康。

8、家长要注意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正确的沟通方法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9、尊重孩子的意愿,正视孩子的价值更有利于让孩子获得独立成长的安全感。

10、水果营养丰富,易感冒的孩子多吃些颜色深的水果可以起到预防作风感冒的作用。

11、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让孩子形成独立的性格。

12、从小鼓励孩子多学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对培养孩子气质十分有益。

13、菠菜营养丰富,富含铁、维生素C等。

从幼儿生活小常识当中,我们了解到幼儿的饮食、心理等各方面的常识,这样有助于家长更好的给幼儿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健康的饮食,健康的心理。

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

(2013年4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汪民副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国即将进入汛期之际,国土部组织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部署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就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从过往经验看,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受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和气候变化影响,由气象条件诱发的地质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地质灾害不可预见性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越来越大,地质灾害已呈现出常态化发展趋势。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土和气象两部门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可掉以轻心。

从气候预测看,我们不能麻痹大意。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为中等偏差年景,汛期降水呈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盛夏(7月至8月)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中游将可能出现汛情,汛前期青海、四川西北部、陕西北部、山西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今年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容不得有丝毫麻痹大意。

从服务能力看,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当前,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与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对突发性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暴雨诱发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地质灾害防治服务能力的差距,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松懈。

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看,我们需要常抓不懈。十八大提出的“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既是对气象和地质灾害防御科学发展的支持,也对气象和地质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党中央、院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气象和地质灾害防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和更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灾害防治工作。

二、认真总结两部门合作经验,持续推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2003年以来,以国土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的《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协议》为开端,两部门深化合作,有力促进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的发展。今后,我们要以打基础、强基层、健机制为重点,持续推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科学发展。

第一,要打基础,共同推进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一是共同推进易灾地区和主要灾害隐患点自动气象站、暴雨监测站和雷达等组成的气象综合观测网络建设,实现对关键地区雨情、水情的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险情。二是针对地质灾害短历时、局地性和突发性强等特点,深化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预报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提高定量降水预报水平,确保准确做出预报。三是联合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体系,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确保防御端口前移。

第二,要强基层,共同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对接融合。一是结合国土部关于地质灾害防御“十有县”和“五到位”建设要求,以及中国气象局关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十二到”的具体要求,深入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实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对接。二是重点推进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与农村气象信息员的共建共用,国土部门与气象部门灾害预警发布手段的共建共享,基层地质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实现灾害早发现、早通气、早部署、早防御。

第三,要健机制,共同推进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的长效发展。一是要健全“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机制,建立有利于气象和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发展的保障机制,形成政策支撑有力、运行保障可靠、经费投入稳定、地方支持力大的发展格局。二是建立健全国土、气象全方位合作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气象资料等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应急联动,建立重大灾害的联合会商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科研合作和标准制定,推进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业务的规范化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要根据党中央和院的总体部署,按照此次会议的有关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做好地质灾害气象保障服务,责任落实是前提。各省(区、市)气象局要严格遵守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气象服务规章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岗,保证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各级气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气象服务上,要在预报服务第一线靠前指挥。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做好地质灾害气象保障服务,监测预报是基础。各级气象部门要狠抓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的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两个环节,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要密切监视重点地区灾害性天气变化,掌握雨情、水情和隐患点实况信息。要充分发挥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实景观测等在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中的作用,强化面向地质灾害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预警服务。做好地质灾害气象保障服务,灾害预警和有效发布是关键环节。要联合国土部门将地质灾害条件等级预报升级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要通过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和机制,提高预警信息的发布时效和覆盖面。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联动联防。要加强与各级国土部门的联动联防,建立两部门应对恶劣天气特别是突发强降雨天气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的消息树作用。要加强部门内灾害性天气联防协作,建立区域性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天气上下游影响站台之间灾害性天气监测实况、灾情、预报、警报信息通报机制。

同志们,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党中央、院关心,各级党委关心,人民群众关心。衷心希望各级国土部门和气象部门本着开放融入式发展理念,携手把地质灾害防御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最后,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国土部和各省(区、市)国土部门长期以来对气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大家!

什么是游戏思维?

现代天气业务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重点围绕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专业化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系统研发、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与完善以及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等方面推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建设。其业务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

(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按照《中国气象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发展(2008—2011年)》及其滚动修订的,推进GRAPES模式发展。在进一步改进和深化T639业务模式应用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以GRAPES模式为基础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及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业务。

1.数值预报模式

发展完善三维/四维变分同化分析系统并业务运行。提高全球模式卫星遥感资料同化应用水平,在全球变分同化分析系统中卫星遥感资料能够占到所同化资料总量的80%以上。建立区域变分同化系统,有效同化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自动站等高时空分辨率的稠密资料,实现逐小时快速资料同化分析,显著改善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模拟与短时短期预报能力。有效融合洋面上可获得的卫星、雷达等各种观测资料,完善台风涡旋初始化技术。研发陆表参数的资料同化方法,建立全球实时下垫面资料自动生成系统。开展中国区域资料再分析,利用成熟的区域同化与模式,建立10年长度的试验性再分析资料集。

建立全球25公里分辨率和中国区域3~5公里分辨率的分析与预报系统。优化全球模式动力框架和垂直坐标,改进极区和大地形区的处理方案。考虑平流层物理过程,提升模式顶高。重点改进影响东亚区域预报技巧的降水过程、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优化辐射过程中云的处理和预报方案,实现物理过程的合理精细化,发展能反映中国天气气候特点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发模式动力诊断与物理诊断的技术和软件,建立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综合诊断平台,为模式预报性能的改进提供依据。

在国家级发展全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发展基于奇异向量的初值扰动方法和物理过程随机扰动方法;有效增加集合预报样本、模式空间分辨率和预报时效,全球集合预报的预报时效达到2周。完善中国TIGGE中心建设,发展多业务中心多模式集合预报集成技术,进一步提高温度、定量降水等要素的概率预报能力;发展概率预报降尺度技术,进一步提高精细概率预报水平。区域级参与国家级数值预报系统研发,并针对本区域开展适合于本地地域与气候特征的区域数值预报业务。

2.数值预报产品统计释用

发展基于T639模式及业务化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解释应用工作,完善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和订正平台。在国家级建立中短期灾害性天气的集合预报释用业务,加强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的指导能力建设,增加指导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指导产品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国家级制作7天全国县市和5公里格点的气象要素客观释用产品并下发,省级结合本地经验制作精细到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释用产品。

(二)天气分析业务

以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以MICAPS系统为平台,逐步从以天气尺度分析为主的业务向天气尺度与中尺度分析相结合的业务转换。

1.天气尺度和中尺度分析业务

开展并完善基于多种资料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主观分析业务。完善基于高空和地面资料的常规天气尺度分析业务,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有明显影响的各种特征线、特殊区域、特征系统和物理量的分析。开展基于中尺度观测资料和快速更新同化系统输出的精细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绘制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特征及其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图。加强对中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要素配置和物理过程演变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判断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强度和落区。完善天气图分析规范。国家级重点加强天气尺度分析,并将分析的地面和高空图下发给各级气象台站,同时开展中尺度分析,为强天气潜势预报奠定基础。省级重点加强中尺度分析,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期落区预报提供支持。地、县级气象部门利用上级的分析产品,做好本地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补充订正工作。

完善和发展基于多种资料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热力特征物理参数客观诊断分析技术。国家级向全国提供基于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输出的物理量客观诊断产品,各级气象台站做好客观诊断产品的应用,建立适应本地灾害天气特征的物理量指标体系。

2.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监测分析业务

在国家级和省级研发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的特征识别技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针对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冻雨、雾凇、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以及干旱、地质灾害、山洪、城市洪水、道路结冰、积雪、电线结冰、森林和草原火险等气象灾害不同特征,通过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在MICAPS平台下实现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人机交互识别和报警功能,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分析业务。通过完善区域联防制度,实现上下游台站间的信息通报。加强气象灾害的现场调查和地区间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完善预警软件系统的协同功能,提升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率。

3.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检验、评估及订正业务

各级气象台要以各种实时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检验结果和预报员经验为依据,开展数值预报形势场、要素场以及主要天气系统的动态检验,分析误差规律;比较不同数值模式产品误差,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相关特征线和特征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订正主要天气系统的移动、强度等信息,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能力。在国家级开展地面预报图订正业务,并将订正后的地面图下发各级气象台站。

(三)天气预报业务

以多种资料融合技术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提高灾害性天气快速诊断和短时临近预报水平。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和预报员经验为依托,发展精细化气象要素短期预报业务,特别是定量降水预报业务。利用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技术,完善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期预报业务。以集合数值预报为依托,提高降水、灾害性天气和其他极端天气的概率预报水平。依托超级集合预报改进完善中期预报业务、发展延伸期预报业务,逐步建立无缝隙预报业务体系。

1.临近预报业务(0~2小时)

大力发展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技术,加快建设基于雷达、卫星和自动站资料的定量降水估测(QPE)业务。发展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雷雨大风、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分析技术,增强对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发展强对流天气和台风等的临近预报技术,研发外推预报和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相结合的预报技术,提高预警时效。在省级和地市级应用具有实时自动识别、报警和预报功能的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增强预报员对雷达、卫星等资料的分析和对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提高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命中率和时效。

2.短时预报业务(0~12小时)

发展气象观测资料与高分辨率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融合技术。加强预报员对高分辨率快速分析预报产品的分析和应用,增强对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特征物理量的综合分析能力。发展基于动力和统计释用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技术。

在国家级和省级建立12小时内时间分辨率小于3小时的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业务。在国家级建立基于集合预报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概率预报业务。建立全国上下联动的短时预报业务技术流程。

3.短期预报业务(1~3天)

改进基于稠密气象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的气象要素预报释用技术,发展模式释用与交互订正相结合的站点、格点两种方式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系统,建立全国5公里格点和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24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达到3小时。继续提高温度、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预报准确率,特别是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发展主观等级降水预报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融合的定量降水预报(QPF)技术,定时制作72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的降水预报产品。开展预报时效达72小时的雷雨大风和冰雹潜势预报业务,24小时内时间分辨率达到6小时,24-72小时内时间分辨率达到12小时。建立全国统一的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向专业气象预报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化产品。

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能力以及风雨预报精细化水平。72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达12小时;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接近100公里,台风强度预报误差降至4.5米/秒左右。

国家级和省级要大力发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业务,建立和完善灾害性天气的概念模型和预报指标体系。在国家级建立区域集合预报产品分析和灾害性天气概率预报业务。省级建立并加强精细到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加强各级预报员对气候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发生发展演变特征、数值预报形势场和特征物理量场的分析工作,提高预报员对各类灾害性天气识别和分析能力,发挥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和分析订正作用,做好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

4.中期预报业务(4~10天)

大力研发灾害性天气的中期客观预报方法,国家级要大力发展针对中期集合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技术,发展降水、温度、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以及高温、强降水、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方法,开发相应的概率预报产品。

发展台风路径和强度的中期预报方法,尤其大力发展基于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基础上的集成预报、集合预报和概率预报技术,延长台风预报时效至120小时,发布台风强度和路径概率预报产品。

在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数值预报可用时效内逐日滚动的常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在国家级建立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业务。提高国家和省级预报员对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分析与解释应用能力,用天气气候学、动力统计学方法,重点提高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中期预报水平。

5.延伸期预报业务(11~30天)

在国家级发展海陆气耦合模式及其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积极研发延伸期降水和温度距平概率预报产品。研究引发我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的大气环流前兆信号,建立我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的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基于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结合天气气候学、动力统计学等方法,建立重大天气过程和降水、温度要素的延伸期客观预报系统,结合现代气候业务发展,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

(四)预报技术总结和产品检验业务

在各级气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预报技术总结机制,推进预报技术总结的系统化和深度发展。加强天气业务产品的检验。

1.建立天气预报日志制度

在各级气象台建立天气预报日志制度,及时记录各类重要天气的预报过程和预报思路、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各种新资料的应用情况以及各地特色预报方法使用效果等,为总结预报经验与教训、分析数值预报模式性能、研究改进预报方法提供一手信息。要将天气预报日志制度建立列入业务考核内容。

2.建立预报技术总结交流机制

各级气象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预报技术总结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发生的重大天气过程,积累预报经验,凝练相关科学问题。发挥电视天气会商系统、气象网站、技术总结专刊和专业期刊作用,为预报技术总结提供交流平台,推进预报技术总结的系统化,编制分省和分天气类型的预报员手册。

3.建立分类预报产品检验业务

系统开展预报产品检验和评估业务。改进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检验业务,建立并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的检验业务,加强业务数值模式预报性能的实时检验评估业务。分别建立基于统一检验方法的全国及分省的检验评估业务和省级台站相对中央气象台的检验评估业务。

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检验方法研究,改进完善各类预报产品的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验评分系统。通过预报产品的检验达到客观评价预报质量、分析误差来源的目的。

(五)预报业务的技术系统 按照“统一设计,有序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集约化的基本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系统。发展全国通用的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发展全国标准化与地方化结合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建立全国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

1.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进一步确立MICAPS在全国天气预报综合业务平台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由国家级牵头,集约化、专业化地发展全国适用的MICAPS平台系统,实现软件设计通用化、数据共享标准化、系统结构网络化、交互工具人性化。加快MICAPS系统的天气分析、精细化预报交互订正、中期预报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等通用功能模块的开发和应用,实现MICAPS的数值预报产品时空一致性、要素协调性计算的格点化订正功能,强化MICAPS在各级气象台天气分析预报业务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基于MICAPS技术框架,开发台风、海洋、水文、交通等专业化模块,为全国现代天气业务提供专业化平台支持。

2.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

继续开展全国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对雷达、卫星、地面自动气象站和中尺度快速同化资料的使用水平;实现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自动识别;建立定量降水估测和临近预报、强对流短时和临近预报、闪电临近预报等方法,并基于MICAPS技术框架实现产品的综合显示和分析。各级气象台在该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功能体系下结合地方灾害性天气特点建立本地化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3.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

发展全国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保证对外预报服务产品的一致性。国家级重点提供县级以上城市的要素预报产品,省级提供本省内更加精细化的城镇预报产品。开展基于格点化气象要素预报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实现要素预报结果实时提供、网上直接调用、结论实时评定等功能。

4.业务技术系统二次开发

国家级加强MICAPS,SWAN,NWFD等业务技术系统研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框架设计的开放程度,提供二次开发工作便利条件。省级单位根据本地业务需要和数据特点在总体框架下开发本地应用模块,力争使基本天气预报业务的技术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确立数学教育新理念,转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体会到:以数学知识自身独特的魅力,能让教师在和享受中教,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说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得到了很好地落实。下面结合新课程理念,浅谈我对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些做法:

一、非信息技术参与下学生的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的学习活动应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自主、探索、合作”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基本内容和探索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综观我们的教材,在各个内容的领域都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⒈“做”中获知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数学在哪里吗?其实,数学就在你们的手指间,不信?我们来试试。出示一个圆形纸片,让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操作感悟出要对折以后才是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又说:刚才,我们表示了一个圆的二分之一,其它图形上也能找到二分之一吗?试试看! 学生拿出准备的图形纸片操作,折出了各种图形的二分之一,并展示交流。之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你能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吗?试试看!学生操作,很快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⒉“做”中得法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提出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怎样来计算它的面积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把它分割成几个正方形小块,一块一块计算面积,再加起来、有的说把它转化成一个我们会算的图形。教师又说: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给予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过了一段时间,学生陆续举手了。是这样操作的:生1:我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画了许多大小相等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边上不满一格的,2个合起来,这样,一共有72个方格,就是72平方厘米;生2:我是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再重新组合拼在一起,发现它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先的平行四边形是有联系的。我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由此,我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教师进行评价学生不仅会动手,也非常会动脑!其他同学也发现这个规律了吗?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呢?且都有这种关系呢?同学门来验证一下。学生很快地进行探究并发现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教师再一次激励学生:“转化”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可试着,把它转化为我们己学过的知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割补—平移也是很好的方法……

⒊“做”中长能 如“按配”有这样一题: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300平方米的学农基地参加劳动,将总面积按2:4分配给两个年级,两个年级种植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讨论五年级与六年级种植面积大小的关系是什么?六年级种植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是什么? 通过作图、思考、讨论,学生的解题思路活了,争先恐后说出了多种解法。在学生兴致正高时,教师紧跟节追问一句: “300平方米的劳动基地还可以怎样分配给两个年级进行学农劳动?”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划分,然后小组讨论,结果又出现了将300平方米平均分成3份、5份、10份、15份等按任意配的不同情况。

二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索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是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以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经受,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有关的数学结论。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特性“时,让学生回忆身边的自动伸缩门、衣架和活动护栏等例子,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这种特性,学生主动性很强;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是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百分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百分数一无所知,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认识了百分数。所以在执教时首先让学生看一张刚结束的大运会各国家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略),教师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百分数?学生说了很多,如:在牛奶瓶上见过,在零食包装上见过,在羊毛衫上见过,在天气预报中见过等等,由此去探索新知识;再如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推导和立体图形体积推导的过程,都是建立在“转化图形—建立关系--推导公式“这一方法思想基础之上的。学生由原来图形的推导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到一个新图形的探索中去,这样的学习学生很主动。从而表明学生能够根据对现实情景的感受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去进行研究和探索,使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三让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的过程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中,我多次设计合作与交流的内容,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发现,获得自己反思和修正的机会与体验。例如学生学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一知识时,我提出一个小小的课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通过学生的研究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的说沿高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有的说斜着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随便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不规则的图形,对于学生的上述说法教师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提出这三个图形能否归纳成一个图形呢?再一次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圆柱的侧面因学生剪的方法不同,位置不同,展开的图形也就不同,但各展开图都可转化为同一个图形----长方形。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悟方法,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互动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信息技术参与下学生的数学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计算机及网络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的数学学习。

一激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标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也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地理解《标准》理念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学生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学中所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 。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整理与简单统计表》以后 ,可以用计算机分别模拟街道某处不同时间内各种车辆经过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有关车辆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帮助交通部门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运用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4等分,能拼成右图。(2)把圆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插成一个什么图形。(3)把圆32等分、64等分……继续拼插,得到的图形接近了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插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认识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圆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插成我们熟悉的其它简单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教学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选择、合作交流和亲身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实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网络教学作为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物体体积后,布置给学生一个课题—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网上查阅资料,进行网上搜索信息。学生通过自已去探究这个问题,并能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共享、合作交流。

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安排,势必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